朋友发来微信: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找写什么,却一直觉得没有找到,可现在却发现原来我有很多喜欢做的事,而这些喜欢的就是我一直想要照的,可惜以前不明白。
我惊于她对自己的认知终于有了某些改变,也惊叹她这些年在寻找过程中做出的改变。
或许正是这些改变,失败的、成功的、开心的、悲伤的最终促使她在自我寻找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为她庆贺。真的。
我看到过很多人,一张麻木的脸,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我不知道是过于麻木生活还是工作。
却叫人难受,好像工作后的每个人都被折磨、蹂躏过。
1)
年前,朋友问我:该不该辞职。
如今,自媒体盛行,她的工作刚好与这方面有关,算是有经验。
这是其一,其二是,朋友说工作虽好,但累成狗,她鲜少有自己的时间,以至于自己想做点什么的时候,竟然想不起来自己喜欢做什么。
似乎生活和闲暇时间都围绕着工作展开,连往来朋友都是公司同事或者客户。
我之前与朋友是一个工种,都关于互联网传媒。
之所以辞职离开这个光鲜亮丽又高工资的行业,确实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时间都交给了工作,鲜少有生活时间。
朋友是个很有主见的人,我知道她并非想找我给建议,于是便告诉她跟着自己的想法走。
没多久,传来她辞职的消息,约我吃饭的时候,说起了辞职后的生活。
去医院做了个体检,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导致胃病,突然放松的生活,让她的胃也不适应。
之后去旅行了半个月,每天看着别人忙碌,也不知道自己做啥。
回上海后,便彻底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 说好的自媒体虽然也在做,但时间一下子多余了起来,人反而犯懒了。
我问她喜欢什么,她说什么都喜欢。
我也不知道该说啥,便告诉她不如找一件你最近最想做的事情去做。
朋友没说话,笑了笑。
我有时候对很有主见的人有一点排斥,他们明明知道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却还是想听听别人的意见,可最后别人的话于她不过是左耳进右耳出。
2)
之后的三个多月,我辗转了好几个 城市,为了生活奔波着,两人聊的较少。
三个月后,结束异地工作,回去后,约了这个朋友一波。
我发现她有很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形态变得更好了,作为大女人的那种气质减少了很多,多了几分柔和。
她说,她尝试过去画画、去旅游、去练字,去学乐器、去做美食,可都让她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到后来有一种应付的心态。
可当她尝试了瑜伽后,她发现那种心灵上的“空”好像没有了,她好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我并不是鼓吹瑜伽一定有效果,毕竟每个人喜欢的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但至少,你能勇敢的去尝试这就很棒了,这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
就像有句话说的“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我知道自己讨厌什么。”
有时候,可能只有我们亲身去经历,去尝试才能从中体会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才会在一次次尝试中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3)
朋友一度劝我也去学学瑜伽,说是确实能改变形体,也能在锻炼的过程中与自己对话。(她总觉得我太过浮躁)
起初,我确实和她一起去了瑜伽班,练了几天腰酸背痛不提,关键是我发现我好像更加浮躁了,甚至更加不耐烦。
意识到我对瑜伽提不起兴趣后,我果断放弃了。
我之所以强调你要去试试,并不是要你事事都去试一试。
而是要你学会知道自己所擅长的方向,比如你喜欢体育,也许你觉得跑步更喜欢,而不是喜欢打网球、羽毛球。
或者你去练乐器,你喜欢古琴,并不喜欢古筝。
那你只需要去练习跑步和学古琴就可以了,不能所有项目都试一遍。
要么精疲力尽对所有都失去动力和喜爱,要么你得负债,钱包承担不起。
你要从失败的方向里去总结,更喜欢静的还是动的,更喜欢说还是更喜欢听。
只有在尝试中才能找到答案。
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