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跟同事聊天,他有一个看法挺有意思。我们聊到的话题是三国里,蜀国有诸葛亮那么厉害的人物,可是为什么蜀国却是最先灭亡的?
他的答案是刘备过世后诸葛亮不敢有负重托,导致不敢放权而没有培养起有用的人才,导致蜀国无人。
对三国的故事不算了解,过后查了一下,常听说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样的典故就是在诸葛亮掌权期间的事。而且有故事提到诸葛亮晚年的时候,凡事都亲力亲为,连打二十军棍这样的惩罚都要自己亲自盯着。照这样看来,岂不是整个蜀国上下就只能靠诸葛亮一个人?那确实该灭亡了。
所以作为领导者,“管理”确实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对人才的开发问题上,这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其实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企业需要关注的课题,也是个人自我成长的需要。2018年1月份时,唐山撤销了路桥收费站,再也不需要人工收费,当时一位大姐说出“我今年36岁了,除了收费我什么都不会”这样的话,这句话一时间成了网络热门,也让许多步入30岁大关的人开始了职场焦虑。
而想避免陷入“中年危机”,我们要做的不就是自我成长吗?
但大多数人喊着要自我成长,却还是陷入了“这事就这么着吧”“上司应该不会说什么,就这样吧”的低自我要求状态。这种状态跟一个企业发展缓慢乃至停滞是有共通之处的。《使命必达》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百分之百实现目标的行为科学管理法”,虽然是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讨论如何使命必达,但在我看来,书里介绍的行为科学管理法我们个人更需要懂!
写这本书的作者石田淳,以科学分析人类行为的行为分析学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提出独具特色的“行为科学管理法”,开创日本行为科学管理的先河。他的著作还有《带人的技术》《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做到死!》《从行动开始》等等一系列非常实用的团队管理著作。
那么这本《使命必达》究竟给出了什么绝招,让我们的“使命”做到“百分之百实现”呢?四大利器如下:MORS法则、ABC分析、整体薪酬回报制度和系统脱敏法。
MORS法则
说MORS法则之前,作者先解答了普通员工为什么成不了优秀员工的两个原因,一个是不知道方法,另一个则是知道方法但不知道该怎样坚持。这两个原因同样是我们个人成长路上的拦路虎。
不管是知乎、百度知道还是各种论坛贴吧,经常能看到“我想XXX应该怎么办?”这类型的问题,楼主寻求的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得知方法之后又如何呢?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到”的路上。作者石田淳观察到了这种现象,由此提出MORS法则。
所谓MORS法则,又叫具体性原则。
M——Measured(可计量)
O——Observable(可观察)
R——Reliable(可信赖)
S——Specific(明确化)
看到这几个词,大部分人对MORS法则应该就有一点概念了,通俗说来,就是不要喊口号,而需要给出具体可执行的方案。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挂在口头的“要提高效率”“要多跟同事沟通交流”都不是具体可执行的方案。员工听完并不知道该如何提高效率,或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跟同事多沟通交流,这样的话在员工听来只不过是烦人的絮絮叨叨罢了。
真正具体化、可执行化的指导方式,应当是“请A在XX小时内提交XX方案,方案的XX步骤请和B讨论,最终方案由C根据XX标准审核。XX日开始ABC一起执行方案,在XX日之前完成落地执行。”这样给出有明确步骤、可执行的方法,才能让员工做到提高效率和多沟通交流的目的。
这个道理对于个人成长来说也是通用的。所以心灵鸡汤如今为大多数人所诟病,究其原因,就是心灵鸡汤几乎都是口号式的。空喊口号在最开始可能会让人动力满满,但第二天就会陷入不知该如何做的迷茫之中。
ABC分析
要摆脱空喊口号式的激励方法,除了MORS法则中要求的具体化、可执行化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坚持。
在公司经营管理中,激励员工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通常会有奖金、年终分红、股权激励等等手段。这类奖励方式真的能让员工达到坚持的目的吗?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很容易得出结论:这类激励很难保持效果,一般大家都是“60分万岁”的及格线心态罢了。
这里就要说到作者提出的在行为科学中的ABC模式。所谓ABC模式:
A——Antecedent(先决条件)
B——Behavior(行为)
C——Consequence(结果)
什么意思呢?在A的情况下,做出B的行为,能得到C的结果。这就是人类的行为模式。如果C这个结果能带来益处,那么就会促进B这个行为持续发生。说人话,就是得到了好处,就容易坚持下去!
但这里要注意的是,需要及时得到有益的行为结果。比如前面说的年终分红、股权激励等……往往都是到了年终岁末才出现的奖励,时间线拉得太长,那么ABC模式中,就容易缺乏C的反馈,从而导致B这个行为不能持续发生。
对于个人成长来说,这个道理更是容易理解。想要让自己坚持下去,及时给自己奖励就好!
整体薪酬回报制度
而什么样的奖励才是有效的呢?作者提出了整体薪酬汇报制度。
虽然说到“薪酬”二字,但我们的思想千万不能被这两个字所局限。更确切地说,整体薪酬回报制度是一种满足员工任何需求的制度。
想要得到认可?给你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想要个人时间?给你弹性工作制
想要公平的发展机会?给你创造竞争上岗的条件
企业经营者需要从各个维度去观察员工的需求,尽量在不同方面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而不单单只将金钱作为回报。
我们个人成长上,这样的整体薪酬回报制度其实也十分重要。首先,要了解自己各方面的需求,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在“想要”的激励之下,就能促进自己去奋斗,持续性地坚持,直到实现目标。
系统脱敏法
但作为人类,总是有惰性的,流传千年的“知易行难”绝不是毫无道理的,这时候就需要“系统脱敏法”。所谓系统脱敏法,就是为即将设定的目标设置分解目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执行人逐渐适应。
在心理学上,也有系统脱敏疗法,主要是用于对焦虑和恐惧的治疗。基本上就是采用放松的方式,鼓励患者逐渐接近所恐惧的事物,直到消除对该刺激的恐惧感。
在行为科学领域的系统脱敏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作者在书中举到的例子就是教人学游泳。把人突然推下水并不能让人学会游泳,但是让人先习惯水,再把头也潜进水里,再尝试憋气等等分解步骤,就能让人逐渐消除对水的恐惧,慢慢克服陌生的环境,从而成功达成目标。
在古川武士的《坚持,一个可以养成的习惯》中也提到过这种方法,在他的书中,将这种方式称为“婴儿学步”。就是在想达成一个目标的时候,为了容易坚持下去,而选择最容易开始的方式起步,等适应以后,再慢慢提高难度。
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做到“百分百实现目标”已然不容易,而企业经营者来说,让数量众多的人们都做到这一点看起来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使命必达》这本书用行为科学给出的答案,应当能让大多数人满意。
书中有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比如作者提到对于员工,应该是开发,而不是培训、培养。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呢?如今的人才培训已经流于形式,更多的只是告诉人们基本的职场规则,让员工在初入公司阶段加速对公司的熟悉度而已。但人才开发,与商品开发、技术开发应当属于同一层面,都需要下大力气去钻研。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果农种植出来的水果产量可观,新鲜的水果简单包装就可以上市。但它们发挥到了最大的价值吗?不一定。如果下功夫去做更深层次的开发,那么水果干、水果罐头等等系列产品,带来的附加价值是不是会更大呢?在人才的管理上,同样存在这样的道理,深层次的人才开发才能让人才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值。
行为科学管理法看起来十分高大上,可能难以理解,但它不论在我们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具有实用价值。能“百分之百实现目标”,无论如何都值得一读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