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2年11月16日,在秘鲁高原的城市卡哈马卡,著名的西班牙人皮萨罗率领一群由168名西班牙士兵组成的乌合之众,竟然击败了印加帝国国王阿塔瓦尔帕率领的8万大军。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
毕竟皮萨罗只有62名骑兵和106名步兵,而阿塔瓦尔帕则率领着一支约8万人的军队,皮萨罗怎么击败了对手自己却没有损失一兵一卒。
我们可能很难理解这件事情,但在随后皮萨罗和印加人的几次战役,科尔特斯对阿兹特克人的征服以及欧洲人对美洲土著的其他一些军事记录中,亦在描绘了一些关于几十个欧洲骑兵大肆杀虐,击溃了数以千计的印第安人的战斗。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这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背后究竟有谁能原因?
一般的观点认为皮萨罗在军事上最核心的优势在于西班牙人的钢刀和武器、钢制盔甲,枪炮和马匹,以及锁采用的战术;
而印加帝国的部队没有可以骑着冲锋陷阵的大型动物,他们在对付西班牙的武器时只能用石头,木棍短柄斧头,再加上弹弓和护身软垫,这种装备上的悬殊,使得欧洲人在印第安人的战争冲突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就如同科幻小说《三体》中地球人和三体人之间的战斗,那个水滴和战舰,完全是不同级别文明之间的较量,实力太过悬殊。
如果我们进一步深究,造成这种军事装备优势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答案是国家规模、资源,技术,政治制度等。
但这些答案任然并不究竟,因为这些答案背后有又更深一层的原因。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就世界不同地区发展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性,做出了自己的研究解释。
贾雷德.戴蒙德认为,这些原因也并不是因果链最究竟的原因,作者需要回答的是造成世界发展不均衡,背后的究其原因是什么?也就是导致不同地区发展差异的最根本最原始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对于西方为什么能够崛起,有很多的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人种差异、文化优势、气候等等,哪种才是合理的解释呢?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通过大量的研究,在书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提出来自己的观点,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作者认为,虽然导致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发展的因素非常复杂,但核心的原因在于自然地理原因以及时间因素。
一、 农业水平——驯化的动植物种类
人类历史上一个里程碑的事件便是农业的产生。
农业相对于采集狩猎和捕鱼等等更有利于食物的生产和积累,人类开始定居,文明因此而产生。
农业发展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水平,而人口增加和财富增长又从使人定居,值得人类的文明社会有了发展的基础。
从最人类文明早期开始,一个地区能驯化动植物种类的数量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水平。
我们现在餐桌上所食用的各种食物,最早都是由野生植物驯化而来,这也是农业革命带给我们最大的财富。
1、植物
驯化植物的定义,我们把某一种植物通过改变遗传条件,按照有利于人类消费的遗传特征进化。
虽然世界上有那么多植物,但是真正可以驯化的植物却并不多,在20万中野生植物中只有几千种供人类可以使用,而只有几百种可以得到或多或少的驯化,作为人民的主食则更是少之又少,只有十几种。
并且可以驯化的物种在在世界的分布也非常的不均衡。
位于亚洲的新月沃地作为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很多天然的优势,它处于所谓的地中海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而适用,夏季漫长炎热干燥,在这种气候下生长植物必然能够按熬过漫长的干燥剂并在雨季迅速生长。
它拥有大量的野生植物且可以茂密的成长,使得每公顷谷物可以收获一吨多种子。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粮食生产中心,也是现代世界主要作物中主要品种的驯养发源地,当地小麦,二类小麦和大麦,各种豆类等等。
而世界其他地区的驯化物种较少,而且农业发展相对很缓慢。
2、动物
驯养动物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大型动物提供了肉食奶制品,肥料,陆上运输,耕地,皮革,军事攻击比如骑兵
驯化动植物种类的数量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水平,而的优势;
而小型哺乳动物驯养鸟类和昆虫对人类也是有益的,有许多鸟儿是因为它们的肉蛋与毛儿而被驯化,中国的基,欧亚大陆某些地区的鸭和鹅,中美洲的火鸡等等;除此之外还有空城,比如蜂蜜的来源蜜蜂,用来制造丝绸中国的蚕。
而不同地区从自然继承来的物种大有不同,造成了世界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
亚欧大陆拥有数量最多的陆生大型野生哺乳动物。亚欧大陆拥有最多候补可驯化哺乳动物72种,而美周只有24种,澳大利亚只有1种,非洲地区只有51种。
亚欧大陆相比较其他地区有着先天的优势,因此较早的发展了成熟的农业。
二、 人口因素——影响社会制度和文明发展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所导致的农业发展程度,以及该社会地区的面积决定了粮食及其他财富的产量,从而决定了该地区人口的总数量。
1、人口数量影响政治制度形势
人类社会根据其生产方式及人数的多少决定了其社会形态,数量多寡和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几类:
族群:几十个人,亲属关系组成采集或游牧部落:几百个人,一般有几个以亲属关系族群基础的族群组成。
部落:几千人,几个部落联合组成的群体。
国家:五万人以上,以地域或者文化为界限组成的大规模机构。
人类社会发展的组织规模,总趋势是由简单小规模到复杂大规模。人类的组织在不断的合并扩大。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密集程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冲突,利益分配,面对的自然灾害,抵御外地,保护财产,公共秩序等越来越复杂,所以会需要更大的组织机构和更复杂的分工来进行治理,于是人口基数越大便会更多的社会层级,也有了更加专业化的行政分工,于是便有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出现。
《西方世界的崛起》一书同样认为是人口的发展,促进贸易发展,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大的空间保护平台,原来的城堡逐渐退出,中央集权国家便产生了。
中央集权国家在调整资源,促进发展,解决问题,对外征服等方面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欧亚大陆能够对其他国家政治形态的地区地区进行征服和殖民的重要原因。
2 、人口集中进一步促进社会的专业化分工。
因为人口众多,财源丰富,所以社会的分工会进一步细化,有了有了专业的农民工人。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律师。
社会的分工会促使专业化产生,有专门从事农业的农民,专精技术的技工,从事发明创新的科研人员,有专门促进贸易流通的商人,要提高公共管理效率的官员,从而提高社会的效率,促进技术的发展。
专业技术人员的出现,一个社会才有了更多的新发明,制度的创新,有了不同区域之间的贸易交流,而这些对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至关重要。
三 、地理位置和版图结构,影响技术和文明传播
不同社会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接受和传播新技术的容易程度是不同的。
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板块之一,他们最早拥有两个粮食生产中心的板块,新月沃地和中国,同时也是很多技术的中心,而东西向主轴线,相近的气候条件,使得欧亚大陆这一地区的物种,发明和技术容易交流传播,一个地区的物种和技术很容易以较快的速度传播到大陆的其他部分,因此欧亚大陆成为成为全球技术进步最快的区域。
美洲大陆是世界上第二大陆,但是在地理理和生态上却支离破碎,巴拿马地峡宽不过40英里,等于在地理上把美洲给腰斩了。就在中美洲曾产产生过较发达的文明,墨西哥北部的沙漠把中美洲人类的先进社会同北美社会风格开了,而巴拿马地下则把中美洲的先进社会同安迪斯山脉地区和亚马逊河地区的社会分割开。
此外美洲的主轴线是南北走向。因为气候差异太大,使得他们的农业技术不能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地区的物种往往不适合另外一地区,所以不能享有技术交流和共享的优势。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世界第三大陆块。在人类历史上,到欧亚大陆比每周容易多了,但撒哈拉沙漠仍然是一个主要的生态障碍,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同欧亚大陆和北非隔开,非洲的南北轴线造成了欧亚大陆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之间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本身内部技术传播的又一障碍。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人由于有印度尼西亚群岛,把他们从亚洲大陆隔开,所以只能从亚洲得到很少的发明,加上本身地区有水域的区隔多为孤立的岛,很多地区所以仍处于非常落后的采集部落状态。
而技术集中交流混合碰撞又能够促进新的技术,它会自我增强,不仅仅国家地区如此,地区和城市也是一样,物品和信息的集散越发达,城市的发展就越快,这也就是为什么北上广深其他地方发展的快,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因为它是资源技术人才交流最多的地方。
所以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国家,因为地理位置和版图结构,导致了信息技术交流的难易程度不同,从而影响不同地区的技术发展,最终影响了整个地区的整体发展。
四、 时间因素
影响世界发展的最后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时间,任何的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国家的发展也不例外。
现在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在定居的,农业发展,人口增长,制度完善,技术发展等等方面比其他的地区要早,有更长时间的积累。
非洲美洲澳大利亚等不发达地区在这些方面相对起步比较晚,如果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他们或许同样是可以进化出来较高级较复杂的文明形式。
只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把所有的地区纳入了同一个系统,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发展,不同层次的文明在同一时间碰撞,如同健壮的成年人和弱小的儿童相遇,他们就难逃被征服和统治的命运,有些种族甚至已经被边缘化甚至消失。
小结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认为世界发展差异的原因并非人的基因或这所谓文化差异所导致。
世界各个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因素的差异,导致可驯化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寡,从而导致了农业业的发展的不同,而这有进一步影响了人口,靠因素直接影响了社会分工政治结构文化等等一系列文明发展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版图位置和结构也影响了技术传播和接受程度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同。
因此作者认为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最根源的因素来自于自然因素的差异和时间积累而非其他表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