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孩子说不太喜欢语文,大抵原因是语文有太多生字要写,语文要写作文。因为有困难,所以回避它。这些孩子还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走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
那时的语文叫国文,也就是本国的语言。为什么要学?是因为对语言文字的作用,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而是现代公民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让我想到新课标中提到的: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语言文字的学习,讲究“知行合一”,出发点在“知”,终极点在“行”。只有能够达到“行”,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掌握两项知识与习惯。一是阅读,一是写作。阅读是“吸收”的事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
知识的获得和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凭借语文教材。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的编写,是为了给我们提供范本,让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教材习得阅读的方法,再用这些方法去阅读更多的书籍。这是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这也印证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教育箴言。当然,这谈的是教师的教育艺术与方向,是另外一件事情。
写作,和阅读比起来,尤其偏于技术。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所以,在课内课外,老师都需要帮助学生养成“写”的习惯。日记、周记、读书笔记……这些都是学生历练写作的途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果仅依靠课内的几次习作建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凡遇到需要写作的机会,绝不放过,这是老师和家长应该做的,而且是必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