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栀子花盛开,便是毕业礼到来,大家收拾好行囊,告别之后,各奔前程......
高考刚刚结束,新一轮毕业季又将来临......又将会有大批毕业生面临求职失败,无业躺平的困境。为何如今求职从业变得如此困难了呢?
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07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67万人,创历史新高,但高校毕业生的去向落实率仅为23.6%,也就是说大概50%的学生可以顺利参加工作,并且平均薪资水平同比去年下降了有12%之多。
对应届生来说,就业确实越来越难了,在智联招聘调研中,有61%的应届生觉得求职竞争非常激烈。今年就连一般211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有明显降幅,更别说普通院校了,这意味着你以为自己已经跌倒了谷底,但其实别人认为你还有更大的下降空间。
即使是在这样疯狂的内卷时代,大家依然惴惴不安,使得同行之间需要“被迫”付出更多来竞争稀缺的岗位资源,造成了努力的“通货膨胀”。
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可在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面前,没有“浪”的资本,只有“卷”的可能,甚至可能会让后浪真的“死”在“沙滩”上。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深受社会关注,特别是在这几年,疫情给毕业生的就业及实习增加了许多的困难和不便。有人工作还没落实,疫情却袭来了。大热帖有一句话:毕业生苦不苦,看2022就知道!之前都说2021毕业生不易,现在看来这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比去年还要艰难。
即使是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即使招聘要求写的专科以上学历即可,可参加面试的候选人,不乏985、211硕博研究生。疫情原因,招聘规模急剧缩小,而应届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甚至很多大厂相继出现裁员风潮,人才缺口面临饱和。
为了找到工作,不断降低心理预期
在国内疫情出现反复的背景下,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今年国家公务员报名总人数突破202万人,较上年增长约52万人;183万余人已通过资格审查,较上年增长约44万人,创公务员考试人数新高。另外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也进一步提升。
寻求就业的毕业生也主动降低就业期待,平均期望月薪为6295元,比去年下降约6%。这是继去年之后,连续第二年呈现单位就业比例下降,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的特征。
尽管已经降低期望月薪,但随着往年吸纳应届生的大户——教培、地产、互联网、酒店服务等行业的招聘需求锐减,就业难上加难。
一位学生从去年秋招起,相继参加了20多家公司的面试,目前仍是待业的状态,其原因既有一部分是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也有薪资待遇达不到预期的问题。
有位在一所211院校当领导的网友表示,他们学校今年的就业率的确让人瞠目结舌,特别是女毕业生的就业率堪忧,今年几乎没有女毕业生在毕业后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个事实让人无法相信,让人不由联想,是不是现在的毕业生要求也更高了呢?
在这断崖式下跌的就业率中,除了211院校,就连一些名校(比如中国传媒大学)为了给本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实习或工作机会,还写了一封真诚的信给用人单位,希望有更多企业能看到这届优秀毕业生,这样的环境造成人才流失那就太可惜了。
毕业即失业,这是个残酷的局面,就像是一个成长游戏,一些人成功闯关、开启了人生新阶段;一些人晋级失败,被迫留在原地。
掉队、停滞、不能按部就班,外界目光与无形压力落到毕业生身上。面对不同以往的就业局面,在没有工作的一年里,他们不得不调整预期、寻找自洽的方法:有人拉长战线,不断地求职考试;有人回归家乡,降低工作预期;还有人义工旅行,为自己铺设缓冲期......
在过往经验失效的当下,他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因为疫情,使得大环境低迷,但毕业生们无需太过担忧,等疫情结束,市场慢慢复苏,工作机会自然会多起来。不如趁着这段放松时光来好好思考未来的规划,比如投身到哪个行业中去最好?哪份工作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匹配?是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找个发展前景好的?
在行业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公司以及职位,也许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自己感兴趣且有信心的工作岗位,又或许薪资待遇达不到预期的问题。凡事都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科技行业——成为毕业生首选,2022年毕业生。
面对疫情,有人选择躺平,有人选择超车;
面对转机,有人选择放弃,有人选择相信。
考虑一千次,不如行动一次,犹豫一万次,不如实践一次。
机会源于偶然,如果有人助力,那就顺势而为。
也许你,
刚走出校门,还没有较多的社会经验;
刚步入职场,还没有丰富的职场经历;
刚生完宝宝,还不允许脱手重入职场;
经营着店铺,但生意收入却凄凉惨淡;
已下岗退休,却斗志昂扬对现状不满。
目前如邻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了让更多的用户能更快地了解、享受到我们的服务,拥有更有效的营销方案,我们竭诚邀请各个行业的精英朋友,各大院校毕业的莘莘学子们加入到如邻大家庭中来,共同创造跟具价值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