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
大家好,我是惠辰~
网上某位老师说:现在这个社会,人需要的不是教育,而是感动。你如果教育他,他比你还能说。那我们怎么去感动他呢?我们没有办法要求天下所有的人都和我们一样,但是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做出好榜样,去影响他们、感动他们。
康兰华老师说:因为感动所以珍惜,因为珍惜所以理解。
其实细细一想,确实如此。举个例子,夫妻之间,为什么他不理解你?因为他不珍惜跟你的感情。为什么他不珍惜跟你的感情?因为你没有让他感动过。
同样地,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听你的话呢?因为他不理解父母那种望子成龙的心情,为什么他不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呢?因为他不珍惜跟父母情,他为什么不珍惜父母情呢?因为你们没一件事情让他感动过。
千百年来,中国有很多家长连名字都不会写,但他们的孩子照样能取得高分成绩。难道这是因为被教育出来的吧?我认为不完全是,经常被教育的孩子,往往对教育持反感态度。而那些被感动到孩子才会自发地努力学习,以取得优异成绩。
安徽卫视有一档节目,讲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旗袍设计师崔万志。他是一个残疾人,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当他上学时,没有一位老师愿意收他为学生。
于是,他的父亲带着他找到校长,他当时站在门外,透过门缝看到他的父亲突然双腿跪在校长面前说:“求求你收一下我孩子吧。”因为父亲的这个举动,深深地感动了他。
虽然身患残疾,但他立志要通过努力取得一些小成就以回报父母。最终,他在2007年注册了服装品牌,2008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2011年,他又创立了一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评为安徽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在2016年1月,他获得中国旗袍“十大领军人物”和“十大魅力旗袍人”荣誉称号。
2018年11月,崔万志被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授予“诚信之星”荣誉称号。
然而,现在的父母确实做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事情,但只是感动了自己。
我有一个离异的80后女同事,她在上班的同时还要照顾一个女儿,因此她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有一次周末,她的女儿一直在玩拼图,因为下午2点还要去上舞蹈课,所以一直在劝她女儿完成作业。然而,她的女儿还是不动。
于是,她一直就在不停地说:“我每天早上8点之前必须送你去学校,然后匆忙赶回去上班。下午5点半后,我又得急忙去接你放学。当你回家后,我担心你饿着肚子,我得一边给你做饭,一边辅导你做作业,每天晚上都要到11点多才能睡觉。我的生活现在围绕着你转,已经没有自己的朋友了。你还要我怎么做呢?为了多关心你,我已经非常忙碌和疲倦了,还得参加家长会。你觉得这容易吗?你一年级的成绩一直很好,为什么到了二年级就不能继续优秀呢?”
我这同事越说越起劲,最后倒是把自己“感动”哭了,女儿则是翘着二郎腿,驼着背,双手扶着书心不在焉大声读着课本。主打一个就是你说你的,我读我的,谁也不打扰谁。
其实我也是一样的,在我爸的眼里,我胆小、内向、脾气不好,即使我考上了县重点中学,也没有让他感到骄傲,最后还跟别人说我只是运气好。
相比之下,我的伯父和伯母却做了让我感动的事情。
2012年五一假期,想起奶奶快到生日了,我就提前回去看奶奶。我给奶奶买了衣服并包了二百元红包,我以为奶奶会是很高兴地。
可等到我假期结束准备返回公司时,我早早起床去跟奶奶打招呼。当我告诉奶奶我要去上班时,奶奶开始责备我不懂事,说我爸爸结婚两年了都不去看他们,也不叫后妈叫妈,说我爸爸白白养了我。
农村人习惯早起,所以邻居们都站在门口看着我,当时我很生气,也没有理会奶奶就去伯父家拿行李准备坐车。
伯母知道我要去广东,特意早起给我做早餐,我因生气也没吃早餐就出门了。伯母见我这样就追出来接过我的行李说:“我送你到车站。”
这是我第二次有人送我上车,我有点受宠若惊。第一次是去县城读书,爸爸送我去车站。伯母送我上车后,就迅速下车了。就在车准备启动要走的那一刻,伯母递给乘务员一袋东西让他给我。
当我接过后,看见6个苹果和一个红包,我情不自禁地大哭起来。那天虽然有奶奶的责备,但更多的是伯母的感动。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被爱的感觉,从未有人在我外出时送我苹果和红包。
也是从那时起,我更愿意亲近伯父伯母,每逢他们过生日和过年,即使不回去,我都会给他们包红包打电话。
郝蕾说:“孩子懂事,父母就不懂事。”
郝蕾从小被家里当男孩子养大,15岁离家后,再也没有让父母操心。当她第二次离婚,最难过的时候,她只是想要一个简单的拥抱,跟父亲说:“爸爸,我需要一个拥抱。”但父亲却大声回答说:“拥抱有什么用。”这句话让郝蕾瞬间泪如雨下。
其实对于缺爱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多,只是一句真诚关怀的话语或者一个简单的行动就已知已。
人需要的是感动,而不是被指责,希望我们都能被这个世界上的美好所感动,也希望我们的感动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是惠辰,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