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焦虑来自于失控感
每次累积的事情较多或者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总会产生一种很强的焦虑感。因为事情复杂会让我觉得有很多不确定,感觉事情要失控。
最近报的三节课课程累计过多,学习动力不足让我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因为害怕自己做不好,就逃避着不愿意去做,不开始就越感到害怕。
这是一种死循环。
我们的失控感源于自我认知
一直都不喜欢给一个人贴上标签,虽然总是不自觉的会贴标签。不愿意贴标签是因为贴标签的背后心理机制是一种僵固形思维,认为一个人就是这样子,不可改变,无能为力。
比如:我是一个懒惰的人。那我就给自己贴上了懒惰的标签,这样子我就能够为自己很多不负责任的行为开脱,说我就是这样子。
比如:我是一个没用的人。那我就自暴自弃了,绝望的认为自己真的什么都做不好,那么我也不要努力了,活在自卑痛苦之中。
僵固型思维不是一个正确的认知方式
假如你对一个姑娘表白,她拒绝了你,你会怎么认识这个“拒绝”?
你可以说,我不够好所以她拒绝我了。我不够高,我不够帅,我不够优秀。
你可以说,我恰好不是她喜欢的那种类型。
你可以说,也许我表现得不够好,我下次再努力努力也许能够得到她得青睐。
每一种解释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不一样的。
第一种,认为自己不够好的,可能会觉得像我这样的人,大概不会有人喜欢了吧。以后就拒绝跟别人交往,害怕主动,害怕被拒绝。
第二种,认为只是彼此之间不合适,你不喜欢我不是你喜欢的类型,会有那么一个人懂得欣赏我的优点。
第三种,认为你不喜欢我,也许是你还没有发现我值得被喜欢的闪光点,我努力让自己表现得更好,让你发现我更多优点,也许你就会喜欢我。
第一种很明显是一种僵固型的思维,它认为我就是这样一个不值得被爱,我找不到另一半了。这是一种绝望的思维,越不愿意主动,越不会有机会,反而自证了自己的想法,一种恶性循环。
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把一部分的原因归属到外界。第三种在努力表现自己的优点而不被接受时会解释成第一种还是第二种也有不一样的心理机制。
我们对事情的认知解释让我们产品不同的情绪,是焦虑还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