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勤于思考
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
“迷信权威”是一个陷阱:权威的意见可能更加准确。
权威只是权威,正确就是正确。
拒绝独立思考、把思考的工作交给别人,会浪费一生的时间。
工作上,我会顶着一颗榆木脑袋,只做领导要求做的事情,但经常连被要求做的事情都做不好。
这是长期养成的习惯,造就了我的行为模式。
我有时甚至连该怎么干好那些被交代的任务都想不清楚。
而另一些少数人,在接到任何任务之后,都勤于琢磨,思考该任务的目标、实质、意义,再据此思考完成该任务的方法。
于是,他们会为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去做很多领导原本未曾交代的事情。
最终他们不仅完成任务,还常常有许多意外收获…
2思维陷阱
3因果关系
要做一个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为这个世界其实也有“心”。
双盲测试
自证预言:《风云雄霸天下》成也风云,败也风云
自证预言的运作机理有些令人迷惑:
好事很少心想事成,坏事往往无中生有。
或许这与大脑中的“恐惧情绪”有关。
喜悦会使一个人停下行动去享受喜悦,而恐惧会引发一个人马上采取行动去避免危险。而这种出于恐惧的决策几乎总是事与愿违。
自证预言实现的哪一瞬间,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原因竟然变成了真正的原因。
4相关命题
5举证责任
“谁主张 ,谁举证 ”不仅是一个法律术语 ,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让我想起前天姐给我打电话说,你的电话铃声是什么歌?我说不知道,她说:“你拿别人手机打,听一下就知道了”。我说我又不好奇什么歌。
6案例局限
在使用案例说明道理的时候,要时刻注意案例和结论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尽量避免以偏概全。
7对立论证
人们可能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做事,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人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会暴露缺点。
在任何一个部门或团队里,上司做的事情全都是显性的,是所有下属或成员都看得见的;
而下属之间、成员之间往往并不清楚对方正在做什么。
于是,下属们更容易“共同”看到上司的缺点。
8张冠李戴
9变析感悟
他人的感悟不一定适合自己,道理才是普适的。
几乎所有的成功者在讲述自己成功经历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夸大自己为成功所付出的代价,夸大自己曾经面临和战胜的困境,夸大自己最终成功的难度。
他们也是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虚荣心需要获得满足。
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保护自己。成功可不是说来就来的,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你还是好好想想吧,有种恐吓的成分。
由于“认知偏差”和大脑的“遗忘痛苦”,成功者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掩盖那些令他们追悔莫及的错误。经历太痛苦,大脑自动将记忆抹掉了。
有时“成功者”的经验没用,例如,他们遇到了一个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做啥都赚钱。
但没人承认成功和自己的经验无关。
把成功揽在自己身上,把失败归咎于别人——自利性偏差
电影之所以精彩,1艺术加工2压缩时间——把一生的事用2小时讲出来。
真实的生活不可能天天波澜壮阔起起落落惊天动地。
没有谁的心脏可以承受这样的生活。
“平平淡淡才是真”。
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身边成功者少,成功背后的东西很难看清楚,
成功的真实性很难判断,
成功者会有意无意地美化和包装他们的经验
这一切,都在干扰我们的判断
观察失败者容易
失败是明显的、确定的,
失败的真正原因也容易查实(尽管有的loser会找各种借口)。
身边失败者多,观察机会多。
当自己马上就要犯错误的时候,有人先犯了同样的错误。专注汲取别人的教训。
10克服恐惧
“强”和“弱”才是自然界中真正存在的本质,“善”与“恶”往往只是弱者一厢情愿的定义。
人人都有恐惧,恐惧的手下叫“懦弱”。
摆脱“自以为是”陷阱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正视自己的恐惧。
11辅助工具
禁止或尽量避免说:本来(原本)就是嘛!
我认为……
……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坏表一天还能对两次呢)
经常使用:1、事实上,…
2、……是一回事,而……是另外一回事。
3、……和……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4、……不一定……
5、……可是,这并不意味着……
6、……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解释)
7、……看起来像……可是……
8、……而事实却可能远比看起来的更为复杂(简单)。
9、……然而,(这个论断)反过来(陈述)却不一定成立,因为……
10、……其实很可能与……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11、……和……之间不一定是单纯的因果关系,它们也可能互为因果。
12、……和……之间的比较也许没有任何意义。
13、……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
14、……有一个通常被忽略的前提。
15、……尽管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却完全不现实。
16、……也许有人会说……但是这种质疑却……
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五章《思考》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