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错误的相信他们的参与行为能决定随机事件。因为人往往不能接受个人的能力无法对偶然事件产生影响这一事实。这容易让人过度迷信自身的力量,对某些事情的结果过度思考(想太多),造成额外的困扰。
2.盲人有非常敏锐的听觉,这就是一个不正确的信念。然而,这个民间信念之所以广为流传,可能是因为人们觉得这样盲人得到了应有的补偿。(我对这点的错误认知,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武侠小说对盲人听觉敏锐的刻意描写)
3.概率定理保证,随着事件发生的次数增加,一些奇配(低概率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变得很大。也就是说,偶然事件的规律不仅让奇配事件迟早会出现,而且长时间来看,它几乎可以说保证一定会出现。
比如:如果一次抛掷五枚硬币,结果它们都是正面朝上,这是一个奇配事件。它发生的概率是1/32,但是,如果你抛一百次,在这一百次中,至少一次全部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96,意味着抛100次,至少一次全部正面朝上几乎是必然发生的。
这也可以这么理解,虽然一次盗窃被抓的可能性很低,可是如果经常盗窃,那么被抓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
著名的“生日问题”,在一个23人的班级里,有两个人同一天过生日的概率是多少呢?大多数人认为很低,实际上这一概率是50%!而35人的班级这一可能性就更大了,大于80%!
其实生活中很多奇配事件的发生并不奇特,可是因为在判断巧合事件时,人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人们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巧合比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巧合,要更令他们惊讶。我们常常认为自己是独特的,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因而忽视了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也经常在别人身上发生。
4
接受错误以减少错误
有趣的是,承认我们的预测达不到百分百的准确度,实际上反而提高了整体预测的准确性,这听起来有点矛盾,但是事实确实如此,为了减少错误就必须首先接受错误。
下面这个简单的实验说明 了这一点:
被试被安排坐在两盏灯(一红一蓝)前,实验者要求他们去预测每次实验测试时哪一盏灯会亮,被试要参与很多次这样的测试,并按准确率给予一定的报酬。实际上,所以的测试都是在70%的次数亮红灯,30%的次数亮蓝灯的条件下进行的,两种灯是以随机顺序出现的。实验过程中,被试很快就感到红灯亮的次数比较多,因此就在更多的测试中预测红灯会亮。事实上,他们确实有在大约70%的测试中预测到红灯会亮。然而,正如前面所讨论的,被试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发现并相信灯亮是有一定样式的,但却从没想过每一次哪一盏灯会亮本身是随机的。因此,为了使他们的预测百分百中,他们就在红灯和蓝灯之间换选,但保持70%的次数预测红灯亮,30%预测蓝灯会亮。被试极少意识到,如果他们放弃力求自己“百发百中”,他们的预测会更好一些!为什么呢?
在以70:30的比例随机点亮红灯或蓝灯的条件下,如果被试在70%的预测中预测红灯会亮,30%的预测中预测蓝灯会亮,他的准确率会是多少呢?我们将用实验中间部分的100个测试来计算——因为在100次测试中有70次红灯亮了,被试在这70次中有70%的准确率(因为被试在70%的预测中预测红灯会亮),也就是说,被试在70次中有49次正确的预测;100次测试中有30次蓝灯亮了,被试在这30次中有30%的准确率(因为被试在30%的测试中预测蓝灯会亮),也就是说,被试在30次中有9次预测正确。因此,在100次的测试中,被试的正确预测是58次(49+9)。但是,如果被试在注意到红灯亮的次数比较多的后,就总是预测哪盏灯会亮(姑且称之为“百分百红灯策略”),那么他在100次预测中会有70次正确的预测。虽然在蓝灯亮的30次测试里,被试将没有一次正确的预测,但是总准确率仍然高达70%。【只有在红灯,蓝灯出现的概率都是50%的时候,两种策略的准确率是一样的,其他情况都是“百分百策略”的准确率要高,以上】
可是,“百分百红灯策略”所取得的较高的准确率是要付出代价的:必须要放弃“百发百中”的雄心(显然的,虽然明知有时蓝灯会亮,被试还总是选择红灯亮)。这就是接受错误以减少错误!(而对于想纠正自身的缺点而言,就是首先要接受自己的缺点,才能去改正它)。
5.违背基本概率——这虽然可能在大多数人身上发生,但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是特殊的存在)。实际上,如果被试以基本概率来预测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把自己看成例外,他们会预测更准确。(我们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特殊)
我和别人不一样,我驾车很安全。问题是,85%的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比一般驾车者高明——这显然是荒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