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看完电影的时候都会被人问到:
“这部电影好不好看呀?”
“听说那部电影挺好看,你觉得怎么样?”
“你为什么会选择看那部电影呀?”
关于为什么要去看电影理由很多啦,最普遍的是冲着自己的喜爱的明星去的。不过你会发现,你问很多人这部电影到底好看在哪里,你可能会听到:
“男主角很帅呀,我特别喜欢XXX”
“这部电影全程无尿点,剧情很紧凑。”
“反正感觉挺不错的,场面挺震撼的。”
“这部电影垃圾死了,有史以来最失望的一次,都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
你会发现,大部分人其实都是简单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罢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部片,有很多人直接喷,说是超级无敌大烂片,同样很多人会给予高度的评价。事实上,大部分人内心其实是没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大部分人都是先看看豆瓣影评看下他人如何评价才有了自己的评价的。
如果你是一个很理性思考的人,可能就会带着审视的眼光来看电影,甚至对于朋友所说的关于男女主角、灯光、场面、音效和剧情等并不会特别感冒,因为这只是评价电影的其中一部分。
如果你想跟别人不一样,
你希望可以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影感受;
你也希望能够有点逻辑地评价电影;
你希望看过电影后有所收获,有所启发,而不是一笑而过;
你也希望可以听到朋友们能说出这部电影的深层次含义;
你希望能够与有深度思想的人产生共鸣,而不是发表喜好;
最重要的是你希望我们应该在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并且这个评判标准越接近真实越好。我们有理由相信:越是有品味的人,越应该追求自己思想上的自由。
难道,只要我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发表了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观点,就说明了我们会思考,会评价了吗?当然不是,所有的评价都应该能够有个核心的判断标准。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曾经思考过,假设再次被别人问到“你对这部电影怎么看的时候”,我也希望自己能够说出点关键的、核心的逻辑评价来,而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说出点貌似有逼格的瞎评价。
艺术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我认为,关于关于电影的评价,我们需要站在更加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首先。电影、电视、绘画、音乐和戏剧等等都属于艺术。当我们知道这是艺术的时候,就知道,关于艺术的评价其实本来就是众说纷云的,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并不是说,艺术就没办法评价了,相反,艺术也相对应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我们平时对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方面:道德、法律和艺术。
关于道德评判的规范原则,比如:“人们应该帮助有需要的人”、“我们需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我们不能伤害他人和自己。”等等。
关于法律评判的规范原则,可能是某个宪法权利或者某部法律条款等,再加上一些事实的前提,就等到了比较可靠的法律判断。比如,法律在判决孩子监护权的时候,主要的援引的法律准则是“孩子最大利益原则”。
所以,关于艺术的审美时,结论应当以普遍的审美原则和艺术标准为基准。就艺术作品而言,公认的审美和评判标准是:
第一,对听众和观众来说是否有持续的吸引力;
第二,这件作品是否得到同领域专家的一致肯定。
只有围绕着这两个中心原则,我们的评价才能算是高质量的、靠谱的评价。
简单的讲一下,逻辑思维里演绎推理法:结论必然从前提得来,换句话说,如果前提是真的,结论必然为真。例如:
1.所有人都会死。(大前提)
2.他是人。(小前提)
所以,他会死。(结论)
假设要我们来要逻辑思考的方式来评价下《泰坦尼克号》、《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电影为什么经典,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我们大概可以按照如下的模板来进行分析评价,相关论证大致如下:
1.因为判断好电影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这部电影能不能得到多数人的长期肯定。(审美前提)
2.评价电影作品好坏另一个标准是作品是否得到该领域的大多数人的一致赞扬。(审美前提)
3.电影界的专家一直称赞《XXX》电影是一部非常优秀经典的电影,且有深刻启发的电影。(前提1)
4.在社区平台上,观看过的人大多数都给予了好评,而且那么多年的评论都是持续那么好的评价。(前提2)
所以,《XXX》电影是非常优秀的,非常值得一看到。(评价)
如果我们按照这种模式,然后能找到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这部电影的优秀,也就是增加更多的前提(前提3、4、5等等),这样的评价就会非常有说服力了。
下面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则评论:
TOP6:《盗梦空间》毫不夸张的说这部是近年来最优秀的科幻电影之一。诺兰在2个半小时的时间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未知的领域,作为一个集科幻、动作、悬疑大成为一体的当代大众悬疑科幻片,似梦非梦,改变梦境,可谓让观众看足了瘾。清晨,走在空荡的大街上,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这种久违的震撼唯有盗梦能给予。
很多人看了之后会觉得这个推荐就是在陈述事实,对于推荐人为什么说这是“最优秀之一”这样的艺术判断会一头雾水。这也正因为艺术判断难于说清,难以解释。所以,很多人选择放弃评论,选择最安全的“旁观者”立场,选择听一下人家是如何评价的。
再仔细看下上面那则评论,如果用逻辑的论证方式来看的话,也是看不出能够判断普遍性审美的原则。下面我们将其转换为演绎逻辑的结构:
1.《盗梦空间》展示了一个未知的领域。(前提1)
2.集科幻、动作、悬疑一身的科幻片,似梦境一般。(前提2)
3.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和震撼感。(前提3)
所以,这是近来来最优秀的科幻电影之一。(结论)
最后的结论并不能很好的成立。问题出在论证中并没有审美判断标准的前提,这相当于在陈述《盗梦空间》的内容,前提1和前提2明显就是再次陈述电影的内容,前提3只是推荐者自我的感觉。然后就推理出,《盗梦空间》是近年来最优秀的科幻电影之一,这样听起来就觉得有点牵强。这就好像,“问:为什么巧克力是好吃?回答是:因为巧克力是甜的、黑色的,我特别喜欢吃。”
其实推荐人可以援引其他前提:
第一审美标准--就是大众的持续喜欢程度,比如说豆瓣评分是92分,美国烂番茄网站的打分高达是86%,因为这也算普遍的尺度,可以支持对电影的正面评价。不过,影迷的判断虽然代表了大众的观点,但有些时候也不够特别准确,特别是说到这是一步最优秀的电影之一。
另外一个审美标准——受到专业的影评家连续多年的好评。比如说电影领域的专业人士一致认为这部电影从专业角度看是非常优秀的,优秀在于电影的构思、特技和人物角色的刻画等等,越多相关的证据就越充分,越有说服力。
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看个电影何必那么认真计较呢?不好意思,我这里主要分析的是“有逻辑地评价”而不是“单纯的评价”。假设,我们评判电影没有这两个标准,那么当我们在评论某电影的时候,就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我们要知道,艺术绝对是有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梵高的《向日葵》这幅画的拍卖价会那么贵,到2014年的时候最后成交价是1038.65万。如果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我们就不能很好的参考。在这里,我只是给出一个大众的长期的艺术审美标准供参考,具体怎么判断评价,每个人都有自由想象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审美标准,不过,我希望在评价自己所谓的“给世人深刻的启发”、“填补了生活的空白”、“给我们带来乐趣”、“良好的观影效果”之时能够再加上两条艺术的标准。这样我们的评价就能够更加客观真实、更加靠谱、更加令人信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