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半小时漫画唐诗》二册,今天又迫不及待地去阅读了《半小时漫画宋词》,老祖宗们对事对物对景的表达,真的特么唯美感人,短短几句话,寥寥数笔,就把景色描绘得美轮美奂的,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来简书也有段时间了,每每看到那些大咖们的看图作诗作词,真的好不羡慕。但是自己对古诗词的了解知之甚少,无法欣赏他们的佳作。
为了能够读懂他们的佳作,也为了增长自己的见识,我去阅读了关于唐诗宋词的书籍,希望能从中学到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与技巧。
通过阅读这两本书,我发现我对诗人们和词人们的诗词并没有想像中那么感兴趣,反倒是觉得他们的人生经历和轶事更吸引我。
在诗词界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文人只有受苦受难后才有可能写出好诗好词。我非常的赞同这句话,好的诗词都是来源于诗人词人的生活与个人阅历。
苏轼漂泊的官场生涯,让他有机会写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如果不是长期在各地为官,一直都没能见到自己的弟弟苏辙,苏轼不会在一次中秋节,因为特别思念弟弟而写下这千古名篇。
当然但这首词不仅仅是对弟弟的思念。他围绕着“月”展开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结合在一起。同时苏轼想起这几年仕途的不如意,产生了复杂而且矛盾的情感。但即便如此,在词的最后,他依然表达了要积极乐观地生活的态度。
以前读这首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现在再一次读到这词时,感受又不一样了。当你了解词人的生平和他所创作这词的背景时,你就更能体会词人的心情,以及他所发出的感叹,也更能理解这首词的真正含义。
杜甫如果没有经历漂泊的一生,他就写不出那么多忧国忧民的诗句;王维如果不是遭受多次挫折打击,就不会越来越佛系,不信佛他的诗也不会那么有禅意;柳宗元长年流落在偏远地区,被贬永州十年,这拔凉拔凉的流放生活让他写出了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孤独、最冷的诗——《江雪》;元稹早年丧父,青年丧母,中年丧妻。不仅如此,元稹和韦丛的五个孩子,也只剩下一个女儿还活着,其他的全都夭折了。可以说元稹真是惨中惨,就是因为经历过才懂得,所以元稹写下了悼亡诗中的经典《遣悲怀三首》和《离思五首》。元稹的悼亡诗写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啊。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诗人们和词人们流芳百世的佳作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们是诗人和词人们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人生之歌。那些旷世奇作也是他们独一无二的寂寞潦倒生活的真实写照。
可以说是他们多灾多难的人生经历磨砺了他们意志,也成就了他们自己的理想抱负,就算好多诗人词人最终都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他们在诗词殿堂上取得的成功是有世人有目共睹的,对我们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对诗词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留言分享你们所知道的那些名人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