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分享四本书:《鱼羊野史》《当呼吸化为空气》《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暗夜传灯人》。这篇文字应早就写的,一直拖到现在,一来时间少,找不出整块时间,或者平静下来的时间较少;二来书里的一些内容思考了很久,总觉得不能随意对付,反而陷入轻度抑郁,这种抑郁至今也未散去。
我本是一个不喜社交的人种,作为普通人生在世间,生在普通家庭,有着普通的快乐,有普通人的哀愁,由于偶然的契机,与书结下缘分,就一本一本地读下来。有时候也感到忧虑,世上的书那么多,该如何是好;有时又感到欣慰,世界上的书那么多,大概不会孤独,也不必太着急了吧。
书的意义又是什么,我也想过,为什么“无用”的书读起来会更快乐,那些“有用”的书也确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两者关系又如何。有时候也会假想,左手拿着“有用”,右手拿着“无用”,合到一起会撞出什么。还会想如果单纯地做“有用”或“无用”的事,会不会有失偏颇,会不会把世界“看扁”,会不会成为“独脚”行者,连内心也会扭曲。如果是那样,跑步也会跌倒吧。
回到主题,先说《鱼羊野史》,它是一套历史故事类书,共6册,作者高晓松,是《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节目的未删减全收录,一部很有意思的书。它按时间排开,从一年的1月1日开始,讲述在历史上发生在这一天的一些历史事件,语言几乎口语化。恰如其名,它是一部野史,作者信口随谈,他自己的定位是“无门无类,凡举政治、军事、科技、文艺、体育甚至天文地理古董迷信,杂七杂八,信马由缰,点到即止。”书中更多涉及书、电影、音乐、绘画、战争、政治、科技等,读来津津有味,对偏爱历史的我很对胃口,故事的长度也恰到好处,“点到为止”,读到不想读时就切换到另一个。
再说《当呼吸化为空气》,它是美国神经外科医师保罗·卡拉尼什生前的自传,保罗是斯坦福大学的天才医生,他自己是很一位很出色的脑癌专家,自己最后却得了癌症,在人生的最巅峰不得不面对死亡,年仅37岁。书中关于人性、生命和死亡的叙述,点点滴滴,令人感动,我常常自嘲自己麻木,但也受到很深的触动,看到紧要处也时常落泪,他的人性的光辉感染了我。可他的笔触又那么平淡,甚至夹杂着某种幽默,他死去的那一刻很安详,仿佛死神对他说:“走吧”,他用轻柔并坚定的声音,清楚明白地说:“我准备好了。”
作者一生都在对生命的意义不断地探索,深入思考,他从小热爱文学,后转入医学。在确诊肺癌晚期的情况下,他还重回手术台,继续为病人做手术,一边与绝症斗争,一边挽救别人的生命。他自己说:“我没有哪一天哪一秒质疑过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或者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那是一种召唤,保卫生命的召唤,不仅仅是保卫生命,也是保卫别人的个性,甚至说保卫灵魂也不为过。这种召唤的神圣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在对抗癌症的生命阶段,他没有选择像普通人持续原有的生命,反而开创了一场新的生命。
终于说到村上春树,他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尤其偏爱他的随笔,他的随笔很符合我的节奏,大概因为他喜欢长跑,也是那种慢节奏的人吧。《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村上的一本关于小说创作的随笔类文集,共12篇文:
第一章 小说家是宽容的人种吗?
第二章 刚当上小说家那会儿
第三章 关于文学奖
第四章 关于原创性
第五章 那么,写点什么好呢?
第六章 与时间成为朋友——写长篇小说
第七章 彻底的个人体力劳动
第八章 关于学校
第九章 该让什么样的人物登场?
第十章 为谁写作?
第十一章 走出国门,新的疆域
第十二章 有故事的地方?怀念河合隼雄先生
作者在文章里说“小说是需要慢节奏缓慢前进、去耐心推进的作业”,感觉真是如此,尤其在谈到修改稿子时,要反复修改无数次,而他反倒觉得是一件无限乐趣的事。他写小说的方法,也与其他作家不同,每天限定字数,不管多想写,也都写到规定的页数,不管多不想写,也写到规定的页数。用科学的方法做文艺的事,村上以为,只要是喜欢的方法,又有什么关系呢。关于约稿,他自己说从来不接受约稿,只有在自己想写的时候才下笔,所以他的小说才有他说的那种“竭尽全力”的感觉,才可以有时间把小说打磨到自己满意的地步吧。
At 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