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上心旅之路
2013年7月,我去参加葛印卡老师的十日内观课程(http://www.vipassana.org.cn/ ),对我最大的益处,让我体验到静坐独处,并从此在我日常生活中有了这部分。
同年的9月,我参与到美新路基金会做大朋友项目的志愿者,从而有机会参与到美新路“陪伴心旅”工作坊中学习。我从11月初每周去参加一次,连续参加了十次,直至春节放假。我所参加的“陪伴心旅”工作坊,前四次是由美新路基金会创始人叶祖禹先生带领的,分“觉察、倾听、珍惜、宽容”之旅四次(http://www.newpathfound.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675 )。在叶先生带领“ 陪伴心旅”工作坊期间,我实际是跟不上叶先生分享内容的步伐,因为我自身的践行离叶先生每次分享的内容,差距甚远,但是这些学习过程在我心里种下了种子,让我知道了生活践行的方向。在参加完叶先生带领的四次工作坊之后,我继续参加了每周一次“陪伴心旅”工作坊学习伙伴的相互陪伴心旅,不知不觉又连续参加了六次。这个过程,让我感受到自己生命里一些僵硬的东西,开始松软融化。
我在手机上订阅的微信公众帐号“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onlyfreedom),每日接触克氏的话语给我最大的影响是,让我能够觉察我自己是怎么思考的、用什么概念话语在思考。
2013年11月份,区纪复老师的太太秀娟姐向我推荐《麦田里的老师》。我初步阅读之后,她说找几个人来讨论分享这本书,这个过程中她展示一个她以往关于这本书阅读做的一个幻灯片。看到秀娟姐的读书分享幻灯片,当时我内心很震惊,同样读一本书,她阅读得如此深入。在秀娟姐的帮助下,我了解到《麦田里的老师》一书所基于的理论——萨提亚模式。于是我就在网上买了两本萨提亚的书《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我第一次读这一类的书,感觉还是有一点点吃力。后来有一天晚上,我在当当网上购书,有几本书浮现在我的眼前,是作者为“克里希那南达&阿曼娜”合写的三本《走出恐惧》《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真爱的旅程》,我就买下了,后来发现这几本书特别适合我。其中《走出恐惧》我已经作为礼物出手送给一位学生。我先阅读了《走出恐惧》《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从这两本书中,我基本可以看见自己的一些情绪和行为的影子。读完这两本书后,我再来读萨提亚的书,才感觉自己到接到书上的气儿,能够把书中的内容跟自己行为结合起来做自我行为觉察分析。
- 觉察关系,选择成为真实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处在一个关系里,父母生了我们,我们是父母的孩子,于是我们跟父母这两个人,就形成一个关系,父母与孩子“我”的关系。“我”可能与另外一位相遇生子,于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关系,开始发展,有了“我”与另外一位的关系,以及“我”与另外一位共同作为父母,与自己孩子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亲人间的亲密关系。
我们一生的成长,都是关系的发展。在我们一生的时间隧道中,我们不同时间,遇到不同的人。如果我们能够在关系中觉察自己,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比较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过去,认识当下的自己,以及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所处的未来关系发展。
我们很多时候在关系里,更多的感受或记忆,是某个事儿,是自己经历这个事儿中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或者不快乐、伤心,都是自己对事情的直接反应。而对于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反应,我们的认识可能有几种情况,如自己不行、不够好,或者别人这儿那儿不好、不行、不对。我们常常处在这样的一个层面的世界里纠结旋转。
萨提亚把我们在关系中的生存姿态分为五类,前四类是“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详见《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当我们所在这四类关系中的任何一类时,我们都是处在受伤和恐惧的情绪状态中,只是通常我们难以清晰地觉察自己的状态,更难以明晰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受伤和恐惧的情绪产生。
我们只有增加对自己的觉察,才能观察到自己惯有的习性的反应行为方式,感受到之后,我们可以逐步地调整自己的方式,选择做真实的自己。当我们这样去行动时,我们开始觉察到,自己与周边的人、与朋友的互动中,自己的状态,从真实的关系中,看到了自己的模样。其实,当我们观察到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就能够做到与人交往时,如实地表达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呈现一种表里如一的状态,即萨提亚所提出的第五种生存状态——表里一致。
- 分享觉察关系的例子
我一直想给孩子找一个他能体验学习艺术的地方。然后我们找到一个艺术教育机构,让我们去体验试学一次。于是我跟孩子一起去。孩子在教室里上课,我就在教室外面看自己带的书。那边负责报名的老师还特地问我,需不需要了解他们的课程等等,我说先不用,因为当时我只想着等孩子下课,我问孩子就可以了。孩子下课后,家长可以进教室参观,我就进去了,我进去之后,并没有在整个教室了走动观看,而只是看了孩子上课做的作品。我也没有特别跟任教的老师进行沟通。当负责报名的老师问我们是否决定报名,我就问孩子是否报,他说还行吧。于是我就填写了报名表,并签了一份报名协议(而我当时根本没有详细看报名协议内容,然后就签上自己的大名)。当时说要缴费,正好我没有带足够的钱,所以没有直接缴费。后来回来之后过了一天,我总感觉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有点不对劲儿,因为我自己对那边的学习环境还是有点不满意,周边的环境缺乏艺术的氛围,室内的环境也小,另外我对下学期课程和任课老师都不了解。但是,我当时在报名的艺术机构现场时,我一点也没有表现自己这样的顾虑和期待,也不去了解课程和任课教师,我当时也没有特别清晰地想到这些。于是,我就把自己在这个事情中自己与这个机构的关系,用自由书写的方式,把对自己行为的认识,都写了下来,并做了分析。我发现自己当时在报名现场的行为,是一种完全忽视自己需求的“讨好模式”。当我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偏差之后,我就又给报名机构打了一个电话,如实地表达自己的顾虑和想法。这之后,我心里开始感受到平坦和顺畅。
我们很多时候,自己心理感受到委屈,实际都是由于自己不去如实地表达自己,或者在那个当下对自己的需求,没有一个清楚的感受。所以,有意识地练习对自己的感受,学习感受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 结语:在互联网学习中同样需要觉察关系
只有觉察到自己,才能把自己调整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与其所处的环境进行交流。
心理学中有很多的书有这样的一种观点,即早期童年生活对后来生活影响很大,我们会把童年自己所处的关系模式,带入到成年后自己的关系模式中。当一个孩子成长于一个压迫、不被重视的环境,他成年后会常常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当一个孩子处于一种自由开放的关系中长大,他在跟陌生人接触时,会是开放的,没有那么多的恐惧在他里面。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这样的体验:有的人与人交往,很开放,有问题,他会及时提出来讨论。而有的人则不,他可能不是那么主动开放,甚至是躲着。
在关系中如实地看到自己,并向着表里一致这种关系来发展自己,自己的内在力量就会不断地增强起来。让自己的内在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之间建立起连接。
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建立发展关系的天然场所,然而如果我们缺乏对自己在关系中的深入洞察,常常会迷失了自己。互联网中的资讯内容很多,我们有时也会产生一味地去求索知识的状态,忽略对自己内在状态的照顾。因此,无论何种形式的学习,首要的是觉察关系,做表里一致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