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以前,我不下于十次打退堂鼓,“我做不到的”“我今天事情太多了”“我为什么要给自己找事情”在一个焦躁的情绪中,我就随手打开APP,提笔就开始写,不管写的怎么样也写出来了。有种小小的感悟嘛,就是很多事情,我们永远觉得没有准备好,但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最佳时间就是当下)
我们时常都处于一种不快乐的状态、并且习以为常。在我们的文化中,似乎快乐并不是不可缺少的东西,比快乐重要的有许多,比如责任义务。并且我们习惯于一种可怕的惯性模式,就是以为不快乐可以“买”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忽略了创造力只有在开放愉悦的状态中才能产生的条件,一昧地去逼自己。不得不承认,逼迫自己确实一时可以让自己得到想要的或完成某个目标,但却会加深对自己的中伤,让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匮乏的状态,小我一直在叫嚣着不够不够。习惯于逼迫自己的人也就习惯于逼迫他人,俗话说如何对待自己就会如何对待他人。
与其说我们拒绝快乐,不如说我们在防卫快乐更为妥帖,如同防卫我们的根本善性一样。我们认为快乐会使得我们不能达到目标,不能解决问题,善良会使得我们“吃亏”。自我感觉良好成为一句嘲讽人的话,似乎何时何地让自己感觉不好反而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也许是因为我们太过追求上进,我们提倡不满足,我们总是铆足了力地向前跑。
我自己每次在遇到一个问题,一个不愉快的情况时,惯性模式总是使得我开始抱怨,试图指责别人或自己,把自己陷入混乱的思维,并且试图找出解决方法。在经过多次的循环之后,才发现,有时候要闭上嘴,不仅是闭上嘴巴,还要闭上思想的嘴巴,有句话说停止你的故事和情节。
有一次听佩玛丘卓的《转逆境为喜悦》让我终于可以对情绪释然,她说“我的情绪就像气候一样不断地在变化着”我的的理解是天气有晴天有雨天,没有什么原因,也不是人力所转移的,因此情绪有好有坏,有时也没有什么原因不用去深究,而是把它当成一个客体,停下来,深呼吸,让情绪过去,像看一场暴雨一样,而不是完全把自己当成它,让自己搅合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