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相爱相亲》看了有段时间了,今天才有想写点什么的念头。
导演张艾嘉采用倒叙的手法来展开电影内容:守墓老人,要迁坟的女儿(自己),电视台的记者,丈夫......围绕这一主线展开三代女人对爱的不同认识和人生观。都说女人才懂女人,她在这部剧的开始就已经隐约告诉我们:这绝对不是一部简单爱情文艺片。
爱是惦记
昨天临睡前刷微博,台湾高雄的一位85岁失智老人每日为亡妻买饭,刚出门被锁在外边又不记得密码报警的事情戳中泪腺。警察到现场后才发现,屋子里只有一张妻子的遗照,询问其儿子才知晓内情:老人因为太想念妻子,一直放不下,警察红了眼眶,附和老人说法,不忍当面拆穿,转发并写“爱情到老的样子”。
这和电影里那个年迈的姥姥何其相似。
姥姥是姥爷的正房妻子,但结婚后去外谋生,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一具尸体。姥姥为这个墓守了一辈子,因为她心里知道姥爷爱她,给她邮寄过五元钱买棉袄。电影渲染的姥姥家屋子不大,但也有院子,可以简陋的晾晒衣服,有被尘土封闭着的玻璃后那具棺材,有昏暗的房间里那个绣着字的画......
很难想象在那样的屋子里生活一辈子是什么感受?没有网,没有其他人,出来进去的也许只剩下老人心中对死去丈夫的牵挂,没有一张照片可以翻看,唯独心中留下的印象。
以前经常听家里人说村里老一辈人的故事,女人对家的恪守,即使没了丈夫也操守着这个家的里里外外。这是一个女人的妇道,也是那个年代最让人佩服的地方,电影通过姥姥塑造了一位了不起的封建女人。
爱是陪伴
“也许真实的爱,不是得到,也不是占有,只是要玉成他的幸福。”张艾嘉主演的惠英在自己母亲去世后自认为要把母亲和父亲葬在一起才是最好,于是回乡去迁被正房守候一辈子的父亲的坟。这中间不免要和现在一样证明“我是我,我妈是我妈”两房为坟的事情无意闹上电台,也分别找着法证明去世老人和彼此的夫妻关系。电影中对姥姥话语的表达并不是很多,在闹上电台后她去到惠英家里时候看到丈夫和惠英妈妈挂在墙上照片的时候笑了。我猜也许是她看到了家,看到了幸福,也看到了自己这一辈子的样子。
爱是陪伴,惠英要把父母合葬在一起是让他们在天上还可以在一起,组成一个家。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久的告白”那“我不要你了”应该是这告白最好的告别仪式。
爱是包容
去年还和先生是恋爱关系,现在已经是新婚小夫妻。朋友们在一起聊天,总相互抱怨着自己婚后的生活和恋爱时候完全不一样,回家后乱扔的袜子,鞋子,吃完饭抱着手机打不停的游戏,抽不停的烟喝不完的酒......其实,后来就慢慢理解了,毕竟一个光鲜亮丽的女人偶尔也会有邋里邋遢的梳妆台和不整洁的衣橱,只要没有变成习惯,抓紧纠正就还好。
两个人一起过日子,如果说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相互理解包容这才是大事情。比方先生现在已经养成随手放好鞋子,收拾好袜子的习惯。
不善于表达,就要学会一点浪漫。电影里惠英的老公孝平因为妻子迁墓的事儿淡了感情,惠英因为老公教王太太学车心生不快,无意中发现老公写给自己的贺卡感动“以前日子清苦,总想着过好点,如今日子变好了感情却变淡了,这么多年你心头有什么不快乐的,那都是我的错,洗个澡好好睡一觉,咱们的路还长着尼......”
“我一直梦见一个男人的影子,但是又看不清是谁?后来我知道了那是你年轻时候的样子”“以后你的车不允许王太太坐”(哈哈)惠英台词。
爱是我再也不会等你了
每次写一篇文都担心写不好而不敢下手,也总会再回头去看看故事简介和自我对人物的分析。豆瓣上有人评论电影里惠英的女儿微微和男友阿达。“阿达就像一只鸟,微微想要一个巢”“微微和阿达其实就是姥姥和姥爷的缩影”所以后来微微的那句“我再也不等你了”和姥姥“我不要你了”其实都是最真实的感情抒发。
姥姥是成全,成全所有人心中的念想;微微也是,成全自己的爱。“一辈子到底有多长?”我不知道,但我听过: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爱是家
爱字十笔写成,家字也是十笔写成。从小写关于家的作文,最会写的就是那句“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现在也会写“家是风里雨里,你们不走;春夏秋冬,你们都在。”(台词)
之所以相爱相亲,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带着爱,理解包容,少些冲动,多些感恩;少些怨恨,多些交流。
可能我们相爱相杀,但最终都要相爱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