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刘萍萍老师讲座《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有感
大家熟知李煜的一首词《相见欢》,其中有言: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借用一下这首词,我想表达一下自己在听了刘萍萍老师的讲座之后的一点感受:剪不断,理还乱,是听评课,别是万般滋味在心头。可以说,作为一个教师,终其一生,都难逃这缕情丝的纠缠。
(一)评课现象漫谈
说到听评课,刘萍萍老师罗列出了这样一系列现象:一是听评课无准备化。叫评课,就站起来随便的敷衍几句。二是评课漫说化。评课没有主题,逮哪是哪儿。三是评课分数化。以精确化的分数定一个老师的上课水平,没有评价只有结果。这样的现象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赛课中,赛课结束,白纸黑字,就像判官的一支秃笔,只有精确的结果,没有明晰的指导与建议。辛辛苦苦地付出,到头来只化作清泪滴滴、遗憾无数。四是评课结果类推化。以一个老师的一节课判定数节课,以一个老师的一节课类推其业务水平,以一节课来评价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以偏盖全,极不公正。五是听评课任务化。是为评课而评课,把评课当作任务。六是评课形式化。你好我好全都好,你夸我夸皆大欢喜!七是听评课单干化。每次都是固定的几个人发言,其他人好像都只是一个背景,就失去了听评课教研的价值。
很有趣的是,我想由此评课的七种现象想到了听课的各种之怪现状,与之对应:拿起本子就跑,坐下就听。听课的时候甚至是坐点小私活儿,吹点小微风,不仅没准备,还秉持着形式主义,为完成任务而听,浪费别人的精力浪费自己的时间。听课无准备,评课自然没话找话,一堆的应付满嘴的虚假,此其听课现象一也,对应评课的无准备与漫说化;听课的组织者或是年级组或是学校推选,或是选拨优胜,目的要的就是结果,哪还会有成绩公布过后的悉心指导与点评,只要分数已定,宣布结果使活动得以圆满的终结,谁还会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呢,此听课之现象对应评课的结果化;上级领导来调研会推门听课,年级组查课会听课,组织比赛会失常,这些情况都会有出现,哪一种意外之后,都不会有后期的跟踪复评,所以这样的评课有失公允,类推当然不成;评课是任务,自然就在怠惰的应对,人人都想听美言,所以缺点虽然很真诚,易得罪人,所以听课的时候写的未必是评课是一定要说的。所以听评课的形式化与任务化就被打上了显著的标签。
有什么样的听课质量就会有什么样评课结果,到底评课是为什么?听课怎样听才是高效的呢?刘萍萍老师的第二讲透彻的解开了迷团。
(二)引入课堂观察,三步高效评课
刘萍萍老师作为新乡市基础教研室的专职教研员,提出了这样三大化解现状的三步走:第一步是确定科学的观课维度。评课要聚焦四个维度: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怎么样。分别聚焦课程、老师、学生、课堂四个方面多个点儿进行观察。
第二步是科学系统的安排听评课活动:首先要召开课前会,让授课教师说课,作课教师与听课老师提前确定听课的观察点,并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发给听课者。这样的安排,会让听课老师有目的地进入自己的观察角色,集中观察自己所关注点儿;其次是做好课中观察,观察者先确定自己的观察位置,用笔记本记录课堂环节、重点记录自己所关注的点,并作观课的批注。在作课老师说完课后反思的时候,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是组织老师根据自己的观察点评课。这样的科学而系统的组织是使听评课高效的秩序保证,有秩序才有效率。
第三步是要注重课堂观察中的科学记录。一记常规:听课的时间、地点、作课人、作课题目;二记过程:记目标、重难点、记环节;三记要点:课堂中老师的设问,引导、过渡、学生的回答,课堂上的意外;四记分析:重点难点的突破处、学生有质量的回答处,临时出现的课堂意外处等;五记总结:整体上对本节课的评价及建议。
听完刘萍萍老师的讲座,我不禁陷入了思考。做什么事都应该有所准备,才能最终有所获得。作为一般的老师,听课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评人家的课,最主要的目的是在别人的课堂上听出自己的课,听出自己课堂中的问题,听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考,听出一个解决困惑的方法;作为教师培训师,听课的目的是为了调研课堂中的现象,从数节课中发现普遍存在的课堂问题,再从数节课中听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从这些方法的整理中发现一个可以延伸开去的主题,做一个能使更多一线教师受的培训,帮助更多的老师早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作为一名教师,讲课,听课,评课,将是一生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时时缠绕着我们,萦绕在我们的梦境里。所以,用研究的意识听评课,用科学的观察梳理,我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