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后一天,以一场上合马拉松结束,腿酸,手闲着。敲点东西,拉拉杂杂。
如果不改变退休年龄规定,我会在2050年退休,我们90后这代人都会在2050年后十年内退休。
这是个什么年份?顺利的话,是我们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的年份。
到那一年,世界角度看,某些国家霸权终结,东西格局重新分配,政治文化经济科技中心转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多么理想化的世界。个体角度看,从现在起,需要我们这代人冲刺27年,然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说得轻巧,27年,改变世界?从个体角度来看,改变自己都很难。但宏观来看,太多时候就是会存在这样量变达到质变的奇迹,任何小的努力,乘以14亿,都不容小觑。告诉自己,不必悲观。
所以假设并且相信这27年,世界将会发生巨变,个体只能在微观角度,挣扎于自我命运的暗流,然后被时代的浪潮整体推向前。尤其在这个躲在信息茧房的时代,每个人只能看到时代的一个小小的切片,微小而片面,像三维世界里的二维生物一般。
结果就是,不知不觉,世界怎么就变了样。
这样的切片,值得被记录吗?值得被关注吗?对世界来说,太过于微末与细碎,但对我们这代人,或者自己本身来说,却是具体而宏大的。
所以,我觉定开启我的切片年鉴。每年一篇年末总结,简单记录一下这一年发生在我的感知范围内的事件,周遭的,国家的,世界的。
很自我,很片面,很狭隘。
但27年后(60岁)的我再次翻阅,可能会幡然醒悟,我是怎么走向衰老的,而我们一起是怎么一步步,走向那时的世界的。
2023年,注定是未来很多事情的起点。
我认为未来世界一个最大的变数,就是今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一票AI的强势崛起。就像《三体》里说,文明的发展是跳跃式的,节点是一次次的技术爆炸,这也许就是其中的一次。我第一时间,申请文心一言、讯飞星火、各种大模型,初步用在工作上,香的。当然,很多人表示担忧,其中不乏马斯克等仰望星空的人。
但新技术的洪流,从历史角度看,不会因为任何担忧甚至阻挠而停步。火车如此、纺织机如此,AI势必也会如此。就算没有叶文洁,只要恒星级信息的发射方式被人所知,向太阳发射信息的按钮,就总会有人按下。林子大了,墨菲也没有办法。
我倒觉得不必惊恐,AI目前的发展思路还是基于大数据的学习模式,产生自我意识的可能性不大。为我们所用的作用倒是不断体现,应该能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产生新的生产关系,让人类更好地躺平享受。
初见端倪的智能驾驶就是一例,今年华为、特斯拉的智驾技术,起码能实现在高速上解放双手双脚,端着咖啡看电影了。也许在以后看起来,这很小儿科,毕竟黎明前的曙光刚露出一线,也足够在黑夜里眼前一亮了。
同样眼前一亮的,还有中国电影工业。也许今年才是真正的元年。代表有两部,《流浪地球2》和《封神第一部》。如今的电影有点像中医,核心能力就不提了,电影是讲故事的能力,中医是望闻问切的能力,隐隐觉得,还是老的好一些。但工业体系是国力的象征,无疑是越来越好了,未来全面东西对抗,甚至价值观反向输出,指日可待。
中国科幻目前一根独苗,摇摇曳曳,肯定会枝繁叶茂。手机上定了一个2027年2月6日的提醒,《流浪地球3》上映。
科幻照进现实的事情,其实不断在发生。中国的科技在追赶世界的脚步,以前是踉踉跄跄,现在是贴身跟跑,局部领先。有个暗号叫“遥遥领先”,以前自嗨为主,现在有了苗头。一家发展中国的公司,被世界第一强国,举世界之力打压三年,卧薪尝胆,杀出重围。2023年8月29日,应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美国国务卿到访期间,毫无预兆,横空出世。自研芯片、卫星通讯、真5G。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陷入了全民狂欢。惊讶、质疑、验证到狂喜、再到习以为常,也就一个多月而已。我还帮同事找渠道抢了一个,听反馈真不错。
真牛的工业还有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又整了个销量第一,新势力也不容小区,连小米都在骂声中给了年轻人第一辆保时捷。还有航空航天,空间站全面建成,对了,咱们现在在天上有几个人来着?
2023年,希望的背面总有绝望的痛点。
全世界三个火药桶随时在干架或者擦枪。
西北方向,大帝和司机还在干架,一年多了吧,完全没想过这么久。战斗民族不应该摧枯拉朽吗?没有过多关注,看了一些技术层面的短视频。无人机打击群对有生力量的伤害无孔不入。战壕里的士兵躲无处躲,在绝望里,看着一颗接着一颗的炸弹,从天而降,轰然殒命。
地中海边的老冤家,烽烟再起,依然是短视频,让全世界在主流媒体之外,窥见战地的真实惨状。战地在打夺命仗,世界在打口水仗,哪个都不消停。
湾湾今年在选举前有些躁动,一个围城打援,结果没援。验证了图书管理员的话,都是纸老虎。我们看到了通过封锁,和平解决的可能。还是东方大国处理地区冲突,更有智慧。
到年中的时候,兴奋了一小下。棒国宣布发现了常温超导材料,差点颠覆文明发展史,结果是闹剧一场。
创新材料是一时半会难搞了。我们的民间创新却是不断涌现,喝了两杯酱香拿铁,有人味蕾炸裂,有人说像喝多了的yue。一堆跨界组合蜂拥而至。姓马的爸爸开始投身创新预制菜,神坛or泥潭有待检验。
痛点还有身体的痛。放开口罩后,很多人都体会过几次,要么像师傅念起了紧箍咒,要么像安陵容醒来喊宝娟。没办法只能熬着,下次就习惯了。
被迫习惯的还有一个事件,小日子公开宣布往海里排核废料。全世界骂娘也没用。只能定好倒计时,吃最后半年的海鲜。
人都是记吃不记打,痛点我就记得这些。
丫丫都回国了,希望痛点到最后都能消失,变得能开心一点。
2023年,切片里的一些小小点。
先说运动。最后一天以马拉松跨年。全年跑量才200公里,借口是工作太忙,真话是懒。在人群中间起跑,奋力10公里冲不出人墙。现在大家都这么猛吗?最后练了几天,半马还能破2,算不易了。不过大半年都是骑单车上下班,春城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温度适宜随时运动,极端温度少有。体重依然标准偏瘦,只有脸独自肿着。
读书。官方数字是年度读完37本。实际没那么多,把只是标记读完的去掉,一共21本。依然在跟碎片时间作斗争,至今不玩抖音不看短视频。但无奈哪哪都是,像科目三一样跗骨,读书是一种弥合破碎时间的方式。年初沉迷于老知青的《椿树峁》,年末留恋于李娟。怒买11本,目前读完三本。因为要写土地的文字,所以一直读书也在泥土里打转。中间在《时空画师》里打算仰望星空,结果骂骂咧咧合上了书。
写字。按字数看都快要著作等身了,这其中的99%是请示、报告、方案、函……文集的坑,就填了三篇。要抓紧。
观影。哪儿有时间啊,这个不是借口,真没时间。比较震撼的两部电影,《流浪地球2》还有《宇宙探索编辑部》,说不上来,反正就是心看空了。最近又去双门洞绕了一整圈,发现一些第一第二遍没发现的细节。手机铃声改成了《青春》,电话恐惧症也没有好一点,铃声响起还是头晕恶心。20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统计了一下,一整天打了116个电话,上班时间平均,五分钟左右一个。急事难事,重重叠叠,纠缠不休。这就是生活。
工作。两句话“高堂明镜悲白发”、“被驱不异犬与鸡”。工作十年,第一次出差。到上海两天,外滩在三公里外的建筑物缝隙里,瞥了一眼。收获了一个奇妙体验,在向西的飞机上,看了2个小时的夕阳,第一次追赶时间。
其他一些。为父亲收集整理从前40年的画作。不问结果,梳理和记录,本身就有意义。
第一次做婚礼司仪。磕磕绊绊,加着班冲过去。安全完赛,平平无奇。在一堆领导同事K歌的时候,提前离席。
第一次种活了几盆植物,修剪过后长势旺盛。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却是种植白痴。多肉仙人掌都能种死的人,有了些许养殖经验。400mm降雨线周围的农耕文明基因又激活了一些。
第一次一家人出省旅行,10月的海南,热烈、黏腻、娴静,游戏厅、发廊、旧单车。包裹在浓稠的水分子里,人是慵懒和温和的。老人热到不行。
最后一个结论,还是昆明好,山好水好菜好人好,样样好。
2024年伊始。对有的人来说,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对有的人来说,是而雄关漫道真如铁。无论怎样,祝样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