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很想说说母亲这个话题,是的,突然很想说。可是当我翻阅资料时,得到关于母亲的解说却是那么的简单:母亲,是亲属关系称谓的一种,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现代多称妈妈。
这样的解释平淡得很,几乎没有温度。可是天下写母亲的文字却不少,西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中,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孟母为了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不和不良环境同流,不惜三次搬迁。
是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他从小娇生惯养,对母亲非常依赖。这个午后,他要外出巡考,母亲又和往常一样,舍不得午睡,一遍遍叮嘱他检查证件带好了没?他出门乘车,母亲依然不能安稳午睡。
初夏,临出门,她和儿子商量着是穿长袖还是短袖合适?带不带雨伞?他到达目的地,母亲放心了一些,却也是牵挂着。这就是母亲,多大的儿子,在母亲眼里,都是孩子,始终有操不完的心。
又看到一则视频,一个主播正在福建土楼直播,一个呆呆傻傻的男人跑过来,吓了他一跳。可是这男人不打人不骂人,只是如大孩子般向他讨要一支烟。
直播结束,他了解到这个疯疯癫癫的男人已经62岁。年轻时很爱干净很整洁,24岁那年谈了一则恋爱。谈婚论嫁时,女方妈妈无论如何也不答应。这个一根筋的男孩,从此就没走出那段恋情,一直疯疯傻傻的。他把所有记忆留在了24岁时,把所有的美好都搁浅在了那段青春岁月。如今62岁了,大半辈子靠母亲一个人照顾着。
主播和他84岁的母亲道别时,这个男人倚靠在门框上,没有任何表情。而那眼神,似乎又回到了24岁时的夏天。
更令人心酸的更是,这位84岁的母亲在谈起自己的疯儿子时,没有埋怨,没有泪水,如同谈起村里邻里别人的事一样平常。
不难想像,多少个和疯儿子相依为命的日子,母亲要照顾自己,更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气?只有母亲知道。是岁月的磨砺让母亲没有了悲伤,慈悲为怀。
坦然的接受命运的不公,永远和孩子站在一起,想他所想,疼他所疼,是任何一个母亲对待孩子的大爱。
南茜是一个中年女人,一年前她的博士生儿子生病去世了。从此,母亲整天和儿子“对话”,总是走不出来。一个月前看到她去了西藏,本以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在慢慢愈合着。可是前几天看到她在河边给儿子送粽子,心里突然又酸楚起来。她说梦里儿子来了,想吃粽子。她知道儿子想吃什么味的粽子,立即就安排了在河边给儿子送去。末了还说了一句:以后你要有什么需求,一定记得在梦里告诉妈妈,妈妈都会满足你。
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的爱如水。他是个老男孩了,回家依然黏妈妈,喋喋不休的跟母亲说着他的工作他的生活,母亲大字不识,却不断的给他一些建议。他每次要外出或者外出归来,总是首先要去妈妈家给母亲报平安,母亲也享受着他一次次的报告。
母亲柔情似水,从十月怀胎的第一天,就对孩子报以期望。希望孩子平安降生,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希望孩子成家立业,希望孩子……
对待孩子,母亲永远不会放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依然想着她的孩子。九月的黄昏阴沉沉的,空气中夹杂着秋风秋雨的味道。她的临终被家人安排在堂屋的椅子上,穿好离别的盛装。可是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始终割舍不下这个让她疾病缠身、辛劳心酸的世界,最丢不下的是她的儿女。临终一刻,儿女们一个个在她耳朵边保证着一定好好生活,互相照顾。已经无法言语,却在听好儿女们的保证后,心安的停止了脉动。
我们总嫌母亲唠叨,没完没了,却在任何好事或不顺时,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母亲。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是母亲与我们荣辱与共,是母亲对孩子不离不弃。县城街头总是有这样一幅画面:年迈的母亲带着傻傻的女儿,一走就是几十年。很多人赞美过这类博爱的母亲,几十年如一日,从不变心的母亲,却没有人问起他们的过往。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各有难处,何必去揭起别人的那一道伤疤呢!
他就要60了,听说年轻时是弟兄姊妹中读书最厉害的一个,整天解数学题。后来考了大学,读一年被逼退学,回家又准备次年高考,却又是退学。他们一家无法接受事实,又不得不面对。
岁月的心酸让多少往事臣服。如今,他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开始的时候他不承认自己有病,家里也不愿提及他的精神问题,是时间让大家学会了面对。现在他去住院,他们不再避讳不提,他也能摆正心态,配合医生治疗。耄耋之年的母亲,失去老伴时都能接受,唯独不能接受的怕是她的儿子一辈子无家无业,隔三差五就会发作的病情。
多少个夜晚,她一定在思考着这个想了几十年的事情:如果有一天自己先于疯儿子走了,他的生活谁来照顾?谁能按时提醒他吃药?他的后事,其他几个儿子会不会帮忙办好?
可是她从不说起这个话题,从不说起!这是母亲最不愿意提及的心酸泪,她不敢说,不敢面对。哪个父母不是一样呢?天下父母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