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通过饮茶活动,可以陶冶情操,使自己成为具有俭朴、高尚道德的人。茶人以流传千古的“和、敬、清、寂”四字来予以概括。
要说品茶,这一雅事可能是唯一将中国儒释道三脉文化精髓融为一体的事情。相比喝酒的热烈、喧嚣,喝茶使人安静、从容;相比咖啡的随性、懒散,喝茶又让人收敛、自觉。
《集林笔谈续编》里说:“炉香烟袅,引人神思欲远,趣从静领,自异粗浮。品茶亦然。”故品茶又须有闲,闲则静,静则定,对清茗而遐思,啜茶汁而神清,于是心底渐生出一种悠然自乐的恬怡之情来。这一情景,不正如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说的“虚融淡泊”么?由此可见,茶与禅,有着天然的渊源。
说起禅茶之源,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典故。话说有一人新到赵州禅院,赵州问:“曾到此间么?”答:“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一僧,答曰:“不曾到。”师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唤院主,院主应诺,师仍曰:“吃茶去。”禅家讲三个字,唤作“平常心”,什么叫“平常心”?即澹泊自然,困来即眠,饥来即食,不必百般须索,亦不必千番计较,禅家又讲两个字,唤作“自悟”,何谓“自悟”,即不假外力,不落理路,全凭自家感悟,忽地心华开发,打通一片新天地。唯是平常心,方能得清净心境,唯是有清净心境,方可自悟禅机,曾来此间与未来此间又有什么分别?这正是“相逢相问知来历,不拣亲疏便与茶。翻忆憧憧往来者,忙忙谁辩满瓯花。”
茶中有禅,由世味煎熬,风烟熏染,经清水冲泡,盈盈一波青碧,一酽一淡,知心知性。学会在尘世中返身,背离浮华和他人目光,坐下来悠然喝杯茶,一友,一茶几,天地开阔,闲话少许,让心和步调都慢下来,那些看不开理不清道不明的人事也就淡了。喝茶,静心。会喝茶,养心。匆匆流水的岁月里,从茶中体味淡然,就摈弃了现实失意的虚荣。
在以山水著称于世的张家界,3000根奇绝的石峰实为中国山水画的蓝本,纵观数千年中国山水画,以禅入画早有迹可循。张家界的山本身就带着原始的禅意。千万游人踏山而行,感悟山水的神奇,更能体味大自然三亿年的鬼斧神工。自然既是道,也是禅。
从山上跌落尘世,欲望喧嚣而至,此时如能在楠庭茶道馆泡上一壶热茶,抛开嘈杂的思绪,心平气静地品味,井然有序地吸饮,不仅是种身体的放松,更是心灵的休憩。喝茶讲究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溢。如独自一人,还可进入茶道馆的禅房,打坐、参禅,澄心静虑地体味,专注精进,直指心性,以求清逸、冲和、幽寂。品茶是参禅的前奏,参禅是品茶的结果。二位一体,水乳交融,茶禅共同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纯与升华。
在喧嚣处不迷失,淡然品味一杯茶,参悟心境,拂去心上的蒙尘,人生修行,恭敬以对,也是生命旅程中有益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