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段时间,我看了一篇文章,深有感触。文章说,现在的产品新人大多是挂着产品经理抬头,而实际上却是个文档生成器。作为一个产品,应该有着自己的格局,格局的大小代表着一个人的认知。文档生成器们的格局还停留在复制表象的状态,合格的产品经理则会综合所有因素,找到事情的内核,复制或创建它们的核心。
2.我画过很多原型,也写过不少文档,内容大多是抄抄而来。模仿外表是最简单的事情,而深藏在外表之下的本质很少有人能够触及。
3.最近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第一次做的产品都是失败的,为什么在别人那里拿来的功能在我这就会失去原有的魔力。
4.在做东西前,我一般会找很多相似的产品,选择具有亮点的交互,复制至我的产品上。我拿到的具有亮点的交互,可能恰巧与我的产品使用场景不符合,在不一样的使用场景使用了相同的交互,效果可能截然相反。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为产品建立用户使用场景,而仅仅只是根据功能相同,产出内容形式相同而选择了这个交互。这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5.为什么第一次做的产品都是失败的,而第二次再做这个产品会成功的原因是,第一次是模仿了其他成功产品的外表,没有接触到内核。而第二次再做这个产品,由于得到很多的反馈,以及在实践中加深了对产品的理解,明确了很多之前并没有确定的问题,如用户群、解决的用户需求、产品目标等,则会为产品建立用户使用场景,在场景中选择最合适的交互和功能。5W1H分析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用于建立用户使用场景再好不过了。
6.也就是说(支付宝的产品经理、知乎ID为天顺的前辈说):
一个产品在筹划初始就要产品经理想清楚三个问题:
a、这个产品解决什么用户的什么需求?(服务对象,产品竞争力)
b、公司对这个产品的期望是什么?怎么衡量效果?(价值及衡量标准)
c、第一步和第二步怎么走?(实施方案取舍及产品路线图)
a:解决用户需求的方法要比原有的方法更好;
b:产品目标要有阶段,而且要量化。
c:结合现实状况和产品目标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实施方案,同时做好版本迭代计划。有计划总不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