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的时光,经常会说起以前的一些故事。讲着讲着,就发现自己的认知和当年不一样了;说给孩子听的过程,也成了自己温故而知新的契机。
前日晚上从停车场回家,并肩闲闲地走着(小鸟差几公分就和我一般高了),夏夜的凉风一扫白天的热气,话题也随着清风吹散开来,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德国的制造业,精准,严谨什么的。大概是身在制造业的爸爸在车上经常播“得到”,选到过相关的话题吧。
“妈妈十多年前的客户是德国公司,听他们的中方员工讲过和德国同事的一些故事哦。”那还是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和Siemens手机部门的驻厂人员混熟了。“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电烙铁的故事。”
小鸟好奇地看过来,等着听下文。
“当时生产线用的电烙铁是国产的,便宜好用,一直都用得挺好。接过德国工程师一来,说不行,这电烙铁质量不好,不耐用,必须统统换成进口的那种,就像他们德国工厂用的那个。”我还记得当时中方员工不以为然的神情,“进口的那种质量是好,但也死贵啊,一个换我们几十个呢(还是几十个,我记不太清了)。质量过剩,价格又高,何必呢?中方人员就测试给他看,说——你瞧,国产的够用了啊!心想你就别死脑筋了,非要照搬你德国的那一套。”
“后来呢?”小鸟问。
“过了几天,德国工程师忽然摆出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各种数据和图表,意思是:国产的能用,但坏的快,换得快,如果按照几年算下来,频繁换新的费用,故障对产线的影响等等,综合成本是多少多少;如果用进口的那款电烙铁,一次投入,稳定使用多年,平摊到每年的成本其实是多少。这么一比较,其实是买高质量的那个,其实更划算。” 我看向小鸟,“你看,德国工程师的思路和视角不一样,他考虑了时间因素。——几年下来,到底哪个更贵呢?”
小鸟露出惊讶的表情。和我当年一样吧。如今回想,是一款工具的life cycle的考虑,更是思维中很容易忽略的Time维度。人生也经常如此,习惯性盯着眼前一年半载的得失起伏,可一旦目光放长远,五年,十年,几十年,甚至一生,很多思考就会不一样了。
原本这个故事到这里就没了。毕竟是茶余饭后的闲聊,客户一时兴起调侃内部的分歧,又没有主动说结果(他们经常半开玩笑地吐槽和德国同事的磨合),转眼话题就被人岔开了。可如今和小鸟讲着,我心里一动,即兴创作下去——
“中方工程师乍一看这份报告,也很惊讶。这么件小事,德国人还真较真儿,报告写得也真严谨,佩服佩服。”我暂停了话头。
小鸟心领神会地笑起来,接过话:”但是——“ 总有个但是,哈哈。
”但是,仔细看过报告之后,中方人员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些就都是我现编的了,”说这份报告的预测不对。中国工业现在是大发展,好多产品都是质量越来越好,价格涨得少甚至降得快。电烙铁这种常用工具更加如此,换代升级特别快,性价比越来越好。“
小鸟扬了扬手里:”就像我们用的手机,也是这样,对吧?“
”对啊,不管是品牌,质量还是价格,前些年变化得多快啊!“我欣然点点头,继续说,“而德国人的报告,虽然仔细计算着未来几年,但基本假设是眼下的情况变化不大。可能他熟悉的,是德国工业品慢慢进步的节奏,这样计算没有问题;可他哪里知道,中国这里的发展变化多快呀,那些数据今天成立,明天可能就不成立了啊。——是,德国人是经常一个产品用几十年,上百年,但中国的现状不是这回事儿。——甚至,再过几年,这条产线,这个工厂都不知道变成啥样儿了。“我的语气里忍不住有些感慨。事实就是,一年之后,Siemens就把手机部门打包卖给台湾BenQ了。当初写报告的德国工程师,估计也离开这个工厂了。
小鸟没说话,若有所思。
我说:”你看,德国工程师考虑了未来几年,但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大背景。是,他考虑了时间,但问题是,时间在走动,事物也在变化。——就是‘刻舟求剑’的问题。那道刻痕虽然是对的,静止状态当然没问题;但河在流,船在走,周围都是动态的,刻痕再准确也用不上了。” 刻舟求剑,小时候学的成语,如今读来又多了几重含义。
想了想,做个小结:“你看这个事情里面,每个人的思路和视角,不一样吧;而且越讨论,sdikao就一重高过一重,越来越完善了,对吧?。中方人员说:便宜能用就行。德国人说:到底便不便宜,你得考虑好几年,仔细计算,让数据说话。 报告一出来,中国人被德国人的严谨惊到了,确实自己想得简单了,但仔细思考之后,也发现了对方考虑的不周。而德国人呢,以前报告都这么写没问题,但如今才发现,那其实是默认了环境变化慢;而现在是在中国,自己也要了解实际情况,不能想当然,照搬德国思路了。——你看,这个讨论的过程,是不是两边都互相促进,都学到怎么更好地思考了?“
小鸟点点头。我估摸着他不能完全听懂,但起码能感觉到,思考是有一重一重的层次的。以后聊这个主题的契机还有大把,天长日久,一次一次,他会渐有所悟的。
而我,也在这个讲述过程中,自有所悟。回想当年,客人其实和我们聊过很多事情,还有德方人员也经常过来,言行中其实可以领会很多事,比如德国制造,德国思维,中国工业发展,外企里中方员工的角色,跨文化磨合...但那时候自己太年轻,领悟力有限,就好比一个还在喝奶的孩子,即使面对了满汉全席,也只能吃进去一些奶制品而已。
如今我追忆往事也好,即兴编故事也好,也想早点儿启发孩子的领悟力。人这一生,其实会不断遇到很多好机遇,好东西,好的人和事,但思考和心灵的层次没到位,也就只是流水无痕的经历罢了。而一旦领悟力上去了,平常的事物也能滋养智慧,就像禅宗说的,一花一叶,行走坐卧,皆是“道”。
再反观自己。既然我叹息曾经的自己让营养白白从眼前流走,那此刻的我,如何避免成为另一个“曾经的自己”? 泰戈尔说: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 嗯,根本之道,还是提高自身的心智水平。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来我静下心来不断阅读,不断写作/反思,不断扩大见识,打开视角多维度思考。沉淀之后,自己的领悟能力上了一个台阶,才能真正感受更高境界的精神和思想,才会滋养创造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