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民国才女,也是奇女子,她的很多介绍可以免除,如作品有哪些?她出生名门,她嫁给了汉奸胡兰成,最后终老时凄凉的一人独去等等。因为自80年代在大陆解封后,早就已经家喻户晓。有人喜欢的紧,有人却是鄙夷的。她像是走在繁华和荒凉的两端,品味着幸福和痛苦的双重滋味,体验着高处不胜寒的孤独,领略着世间无数的凄凉。
张是个很特别的女子,思想深刻却在面对爱情时的把自己放得那么低,难怪有人说她看透世间,却不懂识人;她的作品充满荒凉之感,使用的却是浓墨重彩的手法,对比下人物心理和性格反而更为突出,让人印象深刻;小说里虽是随处可见的小人物,却也是精心照料,全心刻画,不能说它写的多大气,却是写出了在低层挣扎,努力过活的普通老百姓的凄惨境遇;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多的是颓废的人群,无论是哪个阶层的人民都充满了无望,每个人都是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故而那么多人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在张的小说里到处是这样生活写照,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象。
很低很低的爱情
我认得的张爱玲是有着骨气的,除了爱情。
遇见胡兰成时,她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她忘了爱情里也需要平等)
起了离意时,她说: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前段还争气,后面二句立马泄气)
写给胡兰成的最后一封信里,她说: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从第二句起就变成求爱信了,也就胡兰成后来已无意了,否则再找她还不知会如何糟践)
从前到后,从合到分,从始至终,张便没有摆脱过这低,而这“低”也见于作品中。
《小团圆》中,“他走后一烟灰缸的烟蒂,她都捡了起来,收在一只旧信封里”。那样的场景让我觉得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恋爱中的人是盲目的;而这个很低很低的张爱玲不知道她设计了别人的的爱情场景:
曾经收藏过一个男人留下的一包餐巾纸、一个打火机,他的一个不经意的转身对我来说却是刻骨铭心……久久不曾忘怀。这是我一个好朋友的故事,她是“张迷”。
但是我依旧愿相信飞娥在扑火的过程中,应该是幸福满足的吧,就象是张爱玲随笔中所写的双手脱把骑自行车的男孩,人生的快乐就是在于撒手的一刹那。
有时不禁哑然失笑,这么多年了,已经过了被爱情被文字迷惑的年纪,怎么还喜欢张爱玲,怎么就对她迷恋至极,明明里面的人物个个苦艾艾的,总是心灵坚难地行走着,无法摆脱的颓废着,结局凄惨着,笑容苦苦着,那份似洒脱似拖泥带水的骨子里的不安份总是让我的心不由地一阵悸动,就这样被打动了,就这样被吸引了!细想还是她的写作功底了得,把一个个女的刻画的太真实了,在心理活动的描述上也是一绝,终是深入骨髓的东西。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整个人都被这慵懒的气息所包,张手下的女人们都有深浅不一的痛若,心累的窒息,连呼吸都觉得是稀薄的。你会发现她写的很多女人,对于爱情骨子里的卑微和傲骨都是微妙的并存着,每种都是一种写到极致的描述。
浓墨重彩--葱绿配桃红
张的写作也是独树一帜,不过作品里不免有《红楼梦》的影子,在《金锁记》《沉香屑》里对于封建家庭的礼仪、习俗、服饰和器物的描写,与曹雪芹一样熟稔,她的写作风格大胆,色彩浓烈。她曾经在回应傅雷署名“迅雨”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时,宣称自己喜欢更有深长的回味的“苍凉”,喜欢象“葱绿配桃红”的参差的对照。超爱张说的“葱绿配桃红”的艳俗,实则是一种大雅,只看你能不能压得住。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更衣记》
衣橱里黑黑成黑成地,丁香末子香得使人发晕。那里面还是悠久的过去的空气,温雅,幽闲,无所谓时间。衣橱里可没有窗外那爽朗的清晨,那板板的绿草地,那怕人的寂静的脸,嘴角那花生衣子……那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沉香屑》第一炉香
七巧笑了一声道:“难不成我跟了个残废的人,就过上了残废的气,沾都沾不得?”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阒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口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金锁记》
上面种种每每都是获取了许多女性读者的心,所以迷恋张的女性占多数,每个女人都有过对华丽词藻迷恋的阶段,就如我女儿,老师布置的笔记里抄满了白落梅的文字,也是因那文字看着华美,字数又多,容易交差。只是白的文字太苍白无力,没有内容,看后即忘。张不同,女性读者通常是第一眼看到她的文字便疯狂了,记得我和同学们挤在一起读着《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情景,简直是盛况空前,因为大家的条件都不允许买书,就一起凑钱去书店租着看,为了尽快去更换,通常都是六七人一起看,每看完一本,那夜的女生宿舍就会沸腾,几个平时喜欢写点散文或诗词的,更是拿着张的每段精美文字大声朗诵,久久回味,感叹世间怎会有这么一奇女子。
作品里的小人物
特别不喜欢有些小说,非得搞个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或是弄个英雄人物,绝对篇幅的主角;要么就非得说清谁对谁错,好像写小说是为了宣导何为正确的人和事,那是教科书里的内容,更何况里面有些还是有害的。真正优秀的作品应该是大小人物齐上场,精彩纷呈;写尽人情世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作家里最爱毛姆的旁观,总是第一人称,总是让人过后忘记这个“我”,高境界。跑题了!说回张爱玲的作品,我们回忆一下她的那些女子:
《十八春》或是说《半生缘》里除了曼桢还有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女子--曼璐,17岁离开自己喜欢的人做了舞女,只为照顾全家老小,等容颜老去只能嫁一殷实人家聊以自慰,下半辈子能有所依靠,只这祝鸿才是个花天酒地之人,最后还搭上亲妹妹的幸福,一样落个凄惨下场。
《金锁记》里被心理严重变态的婆婆七巧折磨成肺痨致死的芝寿和后来自杀的娟,就算是女儿长安也是无法幸免。
《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从一个普通学生沦落到拜金女子,与乔琪结婚,以为可以安稳,却还是逃不出娼妓的结局。
……
张笔下的女性都有很多共性,摆脱不了封建家长制度,对家庭的精神和物质依附,没有经济独立能力,没有自由意识,没有反抗意识或是有反抗但不够彻底。她选择的人物没有追求当时时新的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题材,而是极其冷静地去反省和审视女性内心,对于那些无法走出环境,走出消沉意识的大多数女性给予更多的笔墨,揭露小人物的可怜、可悲、可恨之处,反射出传统社会带给女性或者说是强加给女性的摧残,这正是那个时代的女性需要的,她们需要从别人的悲剧中看到自己,由此而觉醒。
题外话:这是我写的最长的一篇文章,我的妈呀!还真是对自己刮目相看,没想到!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各位看官,希望多留言,让我也能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有所长进,先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