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办公室坐着,突然跳出一个好友的QQ动态,点开之后发现竟然是悼念李咏的感慨,当时很震惊,怎么会这样?好突然,就这样一个消息如晴天霹雳击中了我,翻开日历,发现今天竟然也是我父亲的三周年忌日,静止片刻,眼睛貌似模糊了一阵,同样的日子,相似的年龄,这样的情景再次浮现。
对李咏的认识源于少时,传言当年“幸运52”来了一位能说会道的主持人,当时对他并没有多么崇拜。后来陆续主持春晚,录制各种综艺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在2013年时,安徽卫视有一档语言类节目“超级演说家”,李咏曾担任节目导师,她的一位学员曹青莞先天听觉障碍,在后天的训练下逐渐恢复到了常人的状态,能够表达自如,李咏曾经这么说到: 万物皆有缝隙,你就是从那个缝隙中透出来的一束光。
那个时候对李咏有了初步的认识,主持人的背后还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对学员的点评感情真挚,像一位父亲一样送去关爱,尤其是曹青莞那一期,真的将曹青莞视为自己的孩子,去用心抚育,培养,呵护,希望她能够更好。
近几年李咏离开央视,去中国传媒大学教书,再也没有出现在每年春晚的舞台上,在我的印象里,他最后就是以大学老师的身份消失在了观众的视线中,没想到再次浮现出来,竟然是他离去的时刻。李咏1968年出生,2018年离去,享年50岁,要说是老年人可能也有些过,50岁的年龄的确不算老,正逢儿女承欢膝下,向上簇拥父母怀中的年纪,都说,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年的男人最是无助,我反倒觉得这个时候的人才是人生最幸福的状态。
同样是50岁的年龄,我的父亲于三年前的今天离开了这个世界,李咏的离开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今天是我父亲的三周年。昨天晚上就听妈妈说,今天要去祭奠父亲,弟弟在家里,会去的,那会儿给妈妈打电话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了她今天看到李咏离开的消息了,并没有提及父亲,是故意躲避不愿意提及往事。
李咏的离开仿佛让我再一次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当年父亲是因为病情发展到晚期导致最后无力回天,那李咏呢,在美国经历了17个月的化疗最终还是离开了。要说区别,我觉得唯一的区别就是公众人物有能力去延长生命的长度,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珍惜每一天,一般人可能面临这样的境况,没有能力去延长生命,被迫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安度最后的生命时光。最终的结果,都是悄悄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以前看一本书叫作《正念的奇迹》,其中讲到人能够一呼一吸,感受这个世界的存在就已经是一种奇迹了,那时理解没有那么深刻,现在仿佛对这种阐释的理解更深一层了。
如果说,每个人的一生,死亡都是终点,那该如何度过这一生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提到: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这短短的一段话道出了生命的真谛。
有人说: 世界是你的,世界也是我的,但归根结底,世界是属于那些身体健康的,活的久的人。
纵观一生,很短,不论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人,都逃不过最终走向死亡的命运,这样说似乎很悲观,但这是生命周而复始的事实。遥望余生,很长,我们有很多可以自己掌控的时间,去健身,去阅读,去思考,去写作,去工作,去感受人间冷暖,去体验悲欢离合。
今天无意间看到了一位007战友输出的文章,他提到了当下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但我们最应该做的便是一下三点:
01 你去阅读,去写作,输出价值。
阅读,就是看到打动你的文章,保存起来。
写作,就是把打动你的文章分享给别人,让更多人,一起有感而发,去行动而发生改变。
02 你去健身,让身体更好,精力更充沛。
运动决定了健康、健康决定了一切。
03 你去深度工作,让工作成果显现出来。
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深刻的思想,拥有有趣的灵魂,面对工作,全情投入,面对人生坦然处之。
先前上海交大女博士于娟因病离世,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买什么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
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人一生拼命苦苦追求的浮华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回头想来,温和坚持,淡然前行的生活态度方能成就伟大的人生,只要确保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一点,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强一些,终究希望的光芒会照耀在你的身旁。
一生很短,余生很长,一生要说短,数十年弹指一瞬,余生要说长,可以活出该有的模样,珍爱自己,就是对爱你的人最好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