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男孩要穷养 女孩要富养?
之前我对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一直是持有支持的态度,男孩子穷养,不仅可以培养他一种坚韧、自强不息的男子气概,还可以让他在长期“艰苦”的环境下慢慢适应,以此淡化对物质、奢靡生活的追求,女孩子富养,则可以培养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和不俗的品味…
尽管听上去很有道理,但近段时间,我还是开始重新思考了这种教育方式的正确性,准确来说,是它的利弊性。
当然不能说这种方式是错误的,我只是在思考:如果男孩子“富”养,效果会不会更好一点?以及,男孩子“穷”养,会不会有一些潜在的危害?
我跟我妹妹的情况可以勉强用来分析这个问题,妹妹可以说是富养大的,而我则是穷养,不过这里老爸有一个很高明的地方是,上了大学后开始转变为“富养”。
我对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是:小学几乎不花钱,初中阶段一周10块,高中大概一周有50(其中会买30多块水果),甚至过年收到的压岁钱也会(主动)上缴。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近18年,我确实自认为收获到了很多好的品质:节俭朴实、刻苦耐劳、坚韧自强、同情怜悯、善于换位思考为他人考虑的性格、以及对金钱物质生活的淡漠。我相信这些品质是用多少钱都无法买得到的,而且也必须从小培养才会有效果。
爸爸常说创业容易守业难,我很早就有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所以我基本上在初中阶段就有了这些他希望通过“穷养”来培养的品质,另外,他还有两个挺高明的做法,一是坚持的“穷养”并不是绝对的“穷”,只要不属于乱花钱的范畴,他还是完全支持的,所以“对朋友大方”这一条天性才没有被扼杀掉,我很难想象如果我是一个对朋友吝啬的人,我会有多嫌弃自己。另一个是他并没有一直坚持“穷养”的策略,而是点到为止,即当他觉得我那些品质积累得差不多了,就没必要再像以前那样了(遗憾的是,我觉得这个调整晚了几年,因为等到上大学的时候,我已经潜移默化地被同化了)
任何东西都有利有弊,在来上海之前,我得到的都是“穷养”给我带来的利处,所以,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在收获到这些无价的品质同时,我又失去了什么东西?可悲(幸运)的是,我直到(终于)现在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我失去了什么呢?我失去了很多时间、失去了无数个潜在的机会、我失去了本可以比现在高的品位和眼界、甚至是思想。
就拿我妹妹来说,在很多事情上我跟她的想法或选择会完全不一样,同样是回家,她首先考虑的可能是让爸去接,至少也得是坐高铁,而我首先考虑的是…火车;交朋友方面,她可能会更愿意跟一些家境穿着品味各方面都还不错的人交往,而我,不仅不会找那种类型的人,甚至很不屑跟他们交往(因为大多数花花公子都一些通病:傲娇、不会为别人考虑、看不起家境不好的人);生活方面,妹妹会追求享受、舒适性,而我会追求充实、挑战性。
所以在妹妹还不懂事之前,我是很看不惯她的很多习惯和做法的,觉得太傲娇,但是现在仔细一想,如果不是因为我有超强的上进心和毅力,谁说妹妹以后混得会不比我好呢?
就举坐火车的例子,每次坐火车,10几个小时的车程我看到的是这些场景:为了节约20块钱而忍住不吃饭、为了节约车费抱着孩子两个人睡在只有半米宽的硬卧上、为了5块钱卡费而找了整整20多分钟(坐硬卧在晚上的时候需要用票换卡登记,然后有个人把卡弄丢了,找不到卡的话需要交5块钱)........这些都是我亲眼看到的,虽然这些能激起我的同情心,能让我对未来更有方向,但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保持这种同情心和上进心就可以了,不要一直处在这样的环境下,过之则不及。相反,如果是坐飞机、头等舱,那么将会看到些什么呢?是生活态度、生活品味以及无数个潜在的机会。
23年的思维环境和行为习惯,在我尝尽了无数它给我带来的好处和精神需求之后,终于在上海这个魔都让我开始看到了它潜在的危害,尽管这个危害比起上面说的那些好处来说,可以不值一提,但至少在刚接触它的这个时间段,会让我很痛苦。
说白了,这个危害就是——自己身上散发着一种沉底已久的俗气。
直到大三我才接受“男生竟然也需要保养”这个思想(比如贴面膜、擦防晒霜等,高考后考驾照,我每天在39、40度暴晒的天气下完全没有想过要涂防晒霜,所以最后成了一个非洲人,现在再也白不回去了)
直到来上海后我才意识到“外在其实跟内涵是同等重要的,甚至会直接影响内涵”。
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懂得或者说不愿意接受和利用老爸的资源——工作不要帮忙,买的房买车不要(实在是要开到学校去也要把窗户关得紧紧的,生怕被朋友看到对方会产生自卑心理,同时也觉得上学开个车是不是太高调),有出国留学的机会不接受,连创业都想只靠自己,更不用说考虑接他的事业,虽然我完全有信心以后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不利用家里资源的情况下,我可能要多辛苦10倍甚至百倍,可能要要多花5年至20年.
坚持不在自己没有经济能力的情况下买名牌东西,坚持工作之后就不向家里拿一分钱(但惭愧在上海这边暂时还没做到),绝大多数时候,老爸都是连哄带骂地要求我接受某些资源,第一次跟他真正争吵就是因为高考后想帮我换大学的事,连在大学里的自行车、相机、手机、衣服等也都是他提出要帮我买,所以我才有机会对摄影、骑行感兴趣..........
在看看上海这边的情况,条件稍微好一点就是名牌服装、出国留学、世界旅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他们就是奢侈吗?他们就是不自立吗?可能也未必吧。
其实,气质这种东西,就是用钱砸出来的,而且一旦过了一定的年龄而养成了一种俗气的习惯之后,再多钱也拯救不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有钱人却被称为“爆发富“的原因,当然了,这与我之前所重视的“内涵”并不冲突,因为内涵确实可以给外在的气质加更多的分。
也许以上说的都不绝对吧,但是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着相关性:穷养会让小孩收获某些品质,也会让其沾上一点俗气,花钱能培养气质,内涵也能影响气质,所以今天写下这个感悟,是想用5—7年的时间来继续探究它的正确性,如果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以后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就不再仅仅是穷养或富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