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扎实推进人才工作“八大行动”,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
(一)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盘活人才集聚机制。围绕“四化”、乡村振兴、民生领域,编制人才需求目录,明确引才重点,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单位,坚持急需紧缺导向,持续探索人才引进方式方法,积极“走出去”“引进来”,2022年我市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77名。通过“以才引才、以才荐才”等方式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15名,大力引进重点领域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对急需紧缺的人才,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为其提供编制岗位、职称评聘、生活津贴等支持措施。2022年为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28名,引进企业管理人才320人,培育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
二是放活人才管理体制。聚焦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的要害和关键,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既要真授、授到位,又要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坚持放管结合,强化人才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三是用活人才开发机制。以“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把推进人才分类培养作为重点,加大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形成高层次人才开发体系。以都匀特色产业毛尖茶为依托,创新打造“都匀毛尖技工”技能人才品牌,建立“产业+技能人才”的闭环链条,到2025年,全市培育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各类“毛尖技工”2000人以上,带动促进就业10万人,茶产业年产值达30亿元。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
(二)加强人才引进培养
一是加大引进力度。围绕“四化”和乡村振兴发展需要,聚焦重点企业、领域人才需求,摸清人才资源底数,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的各领域平台,依托现有平台资源精准引才。2022年引进重点人才项目平台1个,发布揭榜挂帅项目5个,打造州级名师工作室1个,建成各类人才资源库19个和急需紧缺人才编制库1个。积极营造求贤若渴、爱才惜才的人才引进氛围,加强宣传人才引进政策,扩宽人才特别是急需紧缺的人才引进渠道,打造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环境。2022年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公开选调等方式,新增财政供养人员754人,其中,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77名。
二是加大培养力度。坚决破除“学历高”“资历老”“论文多”等“一刀切”的配岗方法,坚决做到产才融合,实现人适其职、才能适岗、人尽其才。一方面,坚持面向实践,扎实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指导和推动职校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力度,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和深圳市龙华区人力资源局合作,组织14家企业到我市开展校企合作交流活动,为贵州经贸学校应届毕业生提供800余个优质就业岗位,吸引1400名毕业生前来应聘,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00余人。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人才考评、奖励和管理机制,着重培养企事业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青年人才,鼓励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综合素质,带动事业整体提升。开展干部培训班12个14期,培训3841人。组织开展“短平快”农业种植养殖培训班,截止目前共开班13期,培训内容涉及蔬菜、果树、海花草种植和畜禽养殖等,培训490人;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后续跟踪指导服务10次,累计指导95人次;组织举办“田间课堂”培训78期,培训3235人、发放培训资料6414份,培训内容包括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草地贪夜蛾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运用,促进农药减量作物增效等。
(三)强化人才激励保障
一是激活人才激励机制。把人才发展支出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调配政策,完善“科技贷”“人才贷”金融服务模式,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全链条金融支持。
二是优化环境强服务。出台《都匀市深入实施“三个三”人才专项服务行动实施方案》,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围绕人才“生活需求、工作需求、思想需求”,提供贴心服务。2022年,我市获评州管专家2人、黔南州人才基地1个,组织全市10家大型商超、餐饮、酒店、油气企业优惠优待“剑江英才”。成立都匀首个、全省第一批44家“贵州青年人才驿站”。市领导干部带头落实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开展个别访谈、调查研究、检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共计210次。累计提供人才公寓配租、续租和换租服务465人次,协调解决子女入学1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