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傍晚,我收到了曾经的一个学生的微信。内容如下:老师,能麻烦您一件事情吗?我有一本孝心存折交给你,你没还给我,现在我六年级毕业要评孝心章,就差那一本。您能给我开个证明吗?
看了这条微信,我心头一惊,思绪回到了两年前。两年前,我毕业的第二年,第一次当班主任,同时身兼学校年级大队辅导员。我们校长是个有理想的教育实践者,他很重视传统教育,于是创造性地设计了一本存折。这本存折不是用来存钱,而是用来存学生的孝行,六年级毕业时可以用记满的六本存折换取孝星章。我们小时候都搜集过小红花,现在回望觉得幼稚可笑,可小时候那种在乎的心情你可还记得?孩子们对这本存折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情。虽然他们记录的孝行零碎而重复,给奶奶敲背,给妈妈拎菜,给爸爸倒水。有时,还能发现一些称不上孝行的行为,比如把自己的臭袜子洗了,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好等等。有些孩子一个学期下来没写几条,等到我说要检查了开始狂补;也有些孩子踏踏实实做了,每天都有家长的签字与表扬。学校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来宾造访,每一次造访都会展示我们特有的孝心存折。
那天,我接到领导电话,便急匆匆地收好年级组的孝心存折送往教导处。心里不免有些埋怨,平时上课就很累了,还有一堆杂事儿要处理。我自然地把这种应付外宾的事儿当作杂事,自然地把这个事抛到脑后。直到两周后,教导处派学生归还孝心存折。这下麻烦了,年级组有好几本存折不知去向。我去教导处问,教导处马上去各班问,找回来几本,还有几本就是搞不清去向了。我印象很深刻,当时我师傅特别生气地打电话给教导处的领导,她好像是这么说的:“我们交上去的存折怎么没退回来?这可不行,以后学生会来找我的!”而我一个新人,自认不敢和教导处较真,也觉得这不是多大点事儿。谁知,两年后,我师傅一语成谶,学生真的来找我了!
只是当初觉得问题不大的我,现在心中充满了悔恨。如果我当时和我师傅一样,把这个事当作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儿来处理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遗憾。现在,也许就因为我当时没有坚持找,这个孩子认真了那么多年,却拿不到属于他的荣誉。
我悔恨交加,特别诚恳地和孩子道歉。虽然,我跟他现在的班主任证明了他的存折确实存在,但依然很担心学校不给他这个章。只好告诉他:在老师和家长心里,你踏踏实实地付出孝行,你就是小孝星。如果学校不给你证书,请你不要太伤心,希望你能明白有时一份荣誉证书是比不过别人的评价的。
虽然,孩子嘴上说理解了,但这个事让我还是不能平静。有时我们大人自以为微不足道的事,在孩子眼里就是一件大事。大人的自以为是往往输给孩子的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