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家孕婴店,门口看到一个小女孩坐在摇摇车上不肯下来,妈妈吓唬她:“你再不下来,我就走了,不要你了啊。”
听得我心里“咯噔”一下。回想以前的自己,也经常用类似的方式威胁孩子:
再不去收拾玩具,我就生气啦。
再不听话,我就不给你当妈妈了。
最近读了《情感勒索》才发现,这样做跟“你要是敢和那个女人结婚,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属于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连续畅销20多年,主要分析了亲密关系中情感勒索的来龙去脉,但读完后,我觉得对父母更有指导意义,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会不自觉地扮演情感勒索者,却无意中给孩子以后的幸福和亲子关系造成很大的损害。了解了情感勒索,我们可以检视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防微杜渐。
作者苏珊·福沃德很擅长通过一些具体真实的心理治疗案例,以心理治疗师的专业眼光,抽丝剥茧地剖析人际关系中常见的疑难杂症。《情感勒索》、《原生家庭》等书都能指导我们在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中更好地相处。
《情感勒索》告诉我们,如果父母经常以情感绑架的方式来让孩子听话,会给孩子一生的发展及其亲子关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害。
一、情感勒索会造成什么影响?
情感勒索会破坏孩子的自我完整性、损害亲子关系。自我完整性涉及到一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感,是用于辨别是非的中枢,它反映了我们的身份和信念,我们愿意做什么,有什么原则等。但是当孩子因为父母的情感勒索而经常屈服退让,就会逐渐丧失自我完整性,这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和幸福感。
01.影响自尊。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他需要一个安全、值得信任、被接纳的环境来发展自我认知,感受自我价值,如果在家庭这个最应给他安全感的地方,孩子却不得不一再地屈服、退让,被迫压制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就会经常对自己失望,自我评价变得很低,成为一个低自尊的人。
低自尊的人因为不喜欢自己,很可能认为别人也不喜欢他们,遇到任何事情,倾向于负向思考,引发负向循环,一生被困于狭小的天地,举步维艰。
02.损害幸福感。
一位朋友讲过一件事情,她结婚前夕,弟弟对她叹息:“你终于可以解脱啦,而我还得忍受好多年。”她明白弟弟指的是妈妈。
其实妈妈很爱他们,平时把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问题在于,只要他们姐弟俩违抗了妈妈的心意,她就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理人,这让他们不管心里多么不愿意,都不敢轻易拒绝妈妈的要求,感觉每天过得很压抑,只想逃离。
父母的这种情感勒索会让孩子陷入有苦说不出的境地,他们心里的气愤、挫败感、对父母的怨恨等情绪无法通过正常的宣泄而获得解脱,因为面对的是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很多孩子甚至不敢让这种感觉冒头,只是不断地压抑。可是,被压抑的永远无法消除,只能以焦虑、忧郁、消极、沉闷等另外一种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也让他们丧失感受幸福的能力。
03.破坏亲子关系。
情感勒索会阻碍沟通。信任和尊重是任何一段亲密关系的基础,而情感勒索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没有关注到他们的需求,不关心他们的感受,不会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着想,因而对父母处处设防,无法在父母面前展露内心,表现真实的自己。
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话题都要经过精心挑选,不再轻松随意,又怎么能够建立亲密浓厚的关系呢?
记得看过一个新闻,北大博士毕业生发长文和父母断绝关系,究其原因,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过度的操控让他痛不欲生。而情感勒索往往是操控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为什么你总是不由自主地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01.挫折联想,将孩子不良行为的影响过度扩大化,长久化,引发失落感和不安全感。
我儿子才4岁,竟然会撒谎了,以后会不会发展出不良品行?
这么小就敢顶嘴,长大了还了得?
孩子成绩这么差,将来怎么能过上好生活呢?
经常听到父母类似的言论,将孩子偶然的不良行为和毕生的福祉联系起来,让自己的失控感、焦虑感等负面情绪不断发酵,为了消除这种令自己难以承受的压力,他们会用情感勒索的手段,试图让孩子回到自己预想好的轨道,让局面变得可控。
02.对完美幻象的追求。
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提到过一个现象:父母越是优秀,有能力,越容易培养出胆小、无能、信心不足的孩子,主要原因是父母过于操控。
《情感勒索》中也指出,从小生活优渥,经历一帆风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环境中长大的人越容易对他人进行情感勒索。
这样的父母过于追求完美,对孩子的缺点缺乏同理心和包容心,一直以来的优越感和面对挫折的能力欠缺让他们对孩子表现与自己期望之间的差距无所适从,变得格外抓狂,不惜一切手段想让孩子符合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不自觉地就会进行情感勒索。
03.好为人师,坚信处罚能让孩子变得更好。
情感勒索的父母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在为孩子好。确实,他们为孩子好的意愿不容置疑,可问题是他们坚持的“处罚能让孩子变得更好”的观点却是错误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思想早已被时代证明是不可取的,但很多父母还是习惯于通过否定、打压、消极比较、贴负面标签等情感勒索的方式让孩子遵从他们的要求。
然而,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反复强调:要想让一个人变得更好,应该先让他感觉更好,而不是更糟。
三、到底应该如何管教孩子?
那么我们就不管孩子,让他们任意妄为吗?当然不是,孩子需要管教,只是不能用情感勒索的方式来让孩子听话懂事。我们有很多办法可以选择。
01.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待,引导孩子合作。
情感勒索者往往掩盖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期望,想要孩子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却非要和“别人家孩子“进行消极比较。想要得到孩子的爱,却试图用“不听话”“不孝顺”等负面标签激发他们的罪恶感,正是这一点让情感勒索的受害者感觉极不舒服。
在很多场合下,我们确实需要孩子听话、懂事,配合我们。但与其情感勒索,不如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我们的需求、我们对他们的期望以及我们需要他们帮什么忙。
我亲测有效,比起“你们俩再打架,妈妈就要生气了”之类的情绪绑架,直接告诉两个孩子“我要做饭了,我忙的时候若听见你们打架会感到很烦躁。请你们互相谦让、开开心心地一起玩,好吗?”更容易能得到一声爽快的“好吧!”并说到做到。
02.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有一个段子:下了点小雨,一个小女孩儿穿着羽绒服去上学,周围的孩子纷纷问她“真有那么冷吗?”小女孩儿无奈地看了看天空,幽幽地飘出一句话“难道你不知道吗?有一种冷叫做我妈觉得我冷。”
孩子虽然借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感受和需求未必总和我们的一致,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为你好”,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并非如此。我们要从内心改变“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我是你亲妈还会害你吗?”等观念,在想让孩子遵从我们时,不妨先想一想:这是我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我有换位思考过孩子的感受吗?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了吗?还是仅仅为了转嫁自己的焦虑、不安等情绪?
03.定好规矩,树立界限。
父母不能光考虑自己的需求,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但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凡事以孩子为主,忽略自己的感受。那么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定好规矩,树立界限。
日常琐事那么多,如果都需要父母插手,双方都会烦不胜烦。设定规矩,大家照章办事,就会简化得多。而且,提前树立好清晰的规矩和界限,父母和孩子就会互相尊重,彼此信赖,减少很多矛盾和冲突,有利于建立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孩子为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不推委、不依赖,勇于为自己的错误过失承担后果,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
很多人都经历过情感勒索,有时候作为受害者,被亲近的人折磨得身心俱疲,也有时候,可能在不自觉中作为情感勒索者伤害过别人,因为情感勒索常常不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刻意为之,而是勒索者和受害者的心理弱点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我们养育更容易成为受害者的未成年孩子时,有责任时刻警醒,以更加有温度、有前瞻性、建设性的方式建立互相信任,亲密和谐、能够互相滋养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