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
“记住,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她没有自卑感。”日后就明白了。说简单点,姿态要大方,切勿似小老鼠偷到油,或是似小捞女找到户头。—亦舒《圆舞》
你的人生还有多少种可能?
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我就会打开手机,找到置顶的公众号,听10分钟英文早读课,有的时候听不懂,有的时候听得懂,对于一个语言爱好者来说,语感更重要。而后洗漱完毕,打开财经FM,听十几分钟财经要闻。到点了,上班,下班,回家看看电视剧,看看书,偶尔和朋友聚聚会,大概这就是我的日常,简单,清晰。
我从过去浮躁到现在不那么浮躁,经历了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开悟的过程。今天说到浮躁的话题,开宗明义,到底什么是浮躁?
问了下度娘,她是这样说的:“躁”的意思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浮”的意思是“漂流”,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又没有地方可以让他们落脚,因此到处飘荡不得安心”。
这个解释很妙的一点在于你心中有东西在漂浮而不得落脚,那么你心中在漂浮不得落脚的那件事是什么呢?往小了说,可能是近期的目标,往大了说,自我前途等等。我们总喜欢把浮躁和迷茫两个词连在一起,是因为你觉得未来不可知,迷茫,而自己想过暂时够不着且更好的生活,于是你急了。
总结起来,浮躁的来源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源于你目标大于能力
我和朋友说想在老家开一家咖啡馆,他就呵呵了下,说,你不知道咖啡馆基本都在亏钱吗?知道怎么选址吗?知道如何推广吗?我顿时就语塞了。
后来我闺蜜说这是不是说的太残酷了啊,谁没点理想和追求么?但是闺蜜的安慰是对我来说自欺欺人的安慰罢了,我感谢她的安慰,却不得不从这种安慰中抽离。
一上来就说一个暂时能力够不到的东西,我是说你有理想呢,还是说你天真呢?
源于你什么都想要
你什么都想要的结果就是你什么都得不到。这是一个好朴素的道理,你其实是知道的,只是不愿意承认你自己贪心罢了。
源于你自我认识不准确
对自我认识不准确,要么看低自己,要么看高自己。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很少有人谦卑到永远看到自己的短处,就算你口头上承认,你内心也会鼓励你自己相信自己的长处,觉得自己还是不错的。
我只是告诉你一个你不想承认的事实,你没那么特别,你没那么酷炫狂拽,比你牛的人多如牛毛,你真挺一般的。这时候你可能会内心嘀咕,我哪里差了,你看看,还有人比我更差啊。呵呵,看吧,人性的弱点就在此: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于是你又进入安慰自己的怪圈,如此往复,何时才能跳出高估自己的思维模式呢?
源于你对自我管理的欠缺
什么叫自我管理?就是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执行力差等等。典型的例子就是越接近项目结束时间你越急躁,而做项目的过程中,你总说“后面还有时间”。
源于你对自己太仁慈
对自己太仁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得过且过和自我逃避。我的性格里有一个弱点,就是遇到特别难的事情待我去解决的时候,我自然就偏向了简单的那方面。就拿高中的例子来说吧,因为数学差,没有努力克服,让自己得过且过,就越来越不相信自己能学好,每到学习数学的时间就开小差,每到碰到难题就逃避,和自己说,算了,写下最爱的英语题吧!
结果就是,英语135,数学90,在两科满分都是150的情况下,这种拖后腿的事情可是很要命的。
直到今年,工作第三年,我才很好的修正了得过且过的毛病,只是修正,没有完全改正,所以我得对自己再严格一点。
三年前,我好爱看鸡汤文章,现在开始我的阅读体系和框架已经发生了改变,从心灵类鸡汤类过渡到了寻根溯源的书目上。
举个例子,比如我发现自己的逻辑思维差到不行,遇事容易手足无措,做事没有章法,于是这段时间的书换成了《逻辑学导论》《简单的逻辑学》或者金岳霖老先生的《逻辑》,当你发现,你很浮躁的时候,很可能因为你看的书就很浮躁,不是说情爱,就是说怎么赚钱,再者无谓的心灵鸡汤等等那些专注在“术”的书籍上。
而真正关于“道”的书,你几乎是没想到或者排斥的。区别在“你感觉很难”和“实际很难”是有差距的,而你不愿意迈出那一道坎,所以可能一辈子都跨不过那道坎。那么这些看起来好像很复杂的书真的就有用?追根溯源的书很多都是非常经典的书籍,经过时间的检验,你或许可以先尝试看看,越经典的书,越值得品味。(所以,你真的可以去看看《二十四史》等老祖宗的书籍)
内心的平静来源于梳理自己
至今为止,能够让我马上静下来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床头速度抓一本书打开随意看,其次是背单词,英语或者日语都可。后来分析这个让我静下心的方法是因为让我觉得这是握在手里的“实物”,给我一种安全感,才会觉得踏实。这个方法只适用于我,对其他人几乎没有借鉴意义。
而真正对大家或许有那么点帮助的就是“计划”,提到这两个字,又可以延伸出很多东西,因为如何做计划本身就是一个从自我认知到目标清晰,继而到执行,最后复盘的过程,远不是写个目标做个计划表那么简单。如果你想让浮躁的自己先静下心来,不如先梳理下自己的目标,根据目标制定计划,一步步慢慢来。
浮躁的时候是手足无措,你是无法深刻学习的。当你没那么浮躁的时候,就会特别想赶快弥补自己知识的短板,想多学多看,感叹时间的飞逝,如果你还没到这一步,只能说你可能还没完全静下心。
当你静下心来,抓紧时间做自我提升的时候,可以试试下面几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倒推法—过你期望的生活
十年以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决定你今天要做什么事,接触什么样的人,甚至说什么样的话。
提问法—不做被洗脑的白痴
小时候老师常说,不懂多问几个为什么,而我就是一个非常不喜欢问为什么的人,小时候吃的亏长大可得补回来。好奇心、钻研力、多问一个为什么,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习惯,现在请养成这样的习惯。比如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别人为什么可以这样写,这样写的本源和目的,还有中心思想是什么,如果让你来成文,你如何下笔,如何做。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是这个道理。
兴趣法—寻找更多的可能
思维发散的好处就是你发现自己对好多东西都感兴趣,每一个领域都有其让你着迷的地方,如果你不去研究,太可惜了。
从我喜欢摄影到真正自主主动研究摄影,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最近又知道了摄影和电影的紧密联系,以此作为线索继续研究下去。当你打开一条缝去研究你的兴趣,就会发现知识的连贯性和串联会给你带去更多的惊喜。
专注自我提升之后,你就不会再在意别人的看法,只关注于自己每一天的成长,列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不足方面去逐个攻破,这才是褪去浮躁后最有价值的地方。
端午小长假,见了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聊high了,说了很多,想了很多。而那天的高潮之一在于看完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2》后,内心居然久久不能平静,小时候看电影悟不出道理,长大了,一句话都可以映射好多哲理,都不知道是自己长大了,还是这是一种病。整部电影有很多感人的地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于时间的描绘。
总结下来,是下面这些:
时间是不可逆的,过去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对过去感叹后悔是没意义的;时间总会追上你的,所以你逃不掉,你不要妄想和时间赛跑,珍惜每一秒才是你该做的;你想和时间做朋友,但它可不一定,所以,把时间当情人,追着Ta到世界尽头。
后语:今天这篇文章的描述风格比较口语化,我也在不停的磨练自己的风格,永不止步吧。你觉得自己还有什么更多的可能?无论职业也好,兴趣也罢,如果你找到了,就去做吧,不要犹豫,时间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