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道可遵循,但也别太执着,以我们的智慧还无法了解完全、永恒的道。
我执故我道,存在即是道。什么是道? 万物生灵,春夏秋冬,生死轮回,存在即是道的显现。那本我呢?什么是我?
“我”是记忆,我是一股执念,在世上是否有执着的东西呢,这股执念便是你存在的“道”,这便是“我执即我道”。
无我易无道。 我的本质是“我执”,无我就是明悟大千世界浑圆一体,知晓自己与宇宙的联系,去掉了自身的执念。 这也就是舍弃了自己身上的道,融入了世界的道。
很多人一心求道,但强烈的求道执念也会阻碍其寻求大道。修道就是修执念,所以最好的修道姿态就是清心,或者无心。
科学有一个名词叫“心流”:一个人完全沉浸在一件事物当中,忘记时间、空间、自我的存在,状态结束之后会有极大的愉悦感。”
我认为这个状态,就是入道了。所谓修道,无非就是尽可能把自身的状态一直停留在感悟宇宙的“心流中”。 一直保持这种“心流”状态,没有任何其他念头,无喜怒哀伤惊恐悲,无牵挂无执念,这种境界便是修成了。
我称其为“逍遥大自在境”。
八万六千人,便有八万六千种成佛法门。我观世间无数轮回涅槃、洞人间善恶是非黑白,历经七情六欲锤练本心。心中一丝清明火始终不灭,劫数完满,可悟“大自在境”。
你看我走的这条悟道之路。你看我不修,其实我在修,提升思考模式的清晰,摸索世界的真理,这便是在修。反之,修也是不修,执着追求不如放任自由。
活着,本身就是修行,只要活的够久还没死,境界便随着岁月上来了,只不过这个时间应人而异。
其实到了佛祖这个境界,怎么会观看众生皆苦,于是普度众生呢?
所谓的苦乐,都是人自己想出来的,一种感受而已,任何一种情绪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情绪本质上都不过是遮掩本心的幻象,如果很多人被幻想迷惑,所以“看起来”很奇怪,(我用了引号,因为“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所以“大发慈悲”要普度众生,(慈悲也是没有的,因为根本没有“苦” 又哪来的“慈悲”呢?)佛就不是佛了。
所以佛做的事情只是因为他想做,想做也就做了,不想做,也就不做了。 佛道本一家,从极致的角度看,到最后都是一样的。
“佛会慈悲,就不是佛了”。这句话我印象很深,是在佛堂看纪录片时,梦参老和尚说的。佛是有慈悲的话,佛就不是佛了。我想了一下是很有道理的,到那个境界,佛怎么会有慈悲呢?他看什么“众生皆苦”,“苦”本身都是假的,你看到一堆假的东西,你会产生慈悲这种情绪吗,如果佛真的因为众生被幻想所迷惑,所以有了慈悲,这种情绪它本身就已经不是佛的境界了。
你要知道情绪本身是一个什么东西,情绪本身是“人”这个肉体,他身体上各种DNA、激素带给你,的所以你才会拥有情绪这个东西。当你脱离了“肉体”这个束缚之后,你的“本我”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情绪的。
所以。“慈悲”这种情绪其实是一种工具,我认为修行的工具,是你用你的“慈悲”赶走了你身上例如:暴虐、杀戮之类的其他情绪。使你的心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清净。让你的你心只有这么一个情绪,压制了其他的情绪。就一种情绪的话,你可以更加容易地修道,去享受生活。
但是。当升到了佛,那个境界,他就脱离肉身,他没有情绪了,所以“佛”不可能有慈悲,有慈悲的话就不是佛了。
所以只有不断思考,不断的对这个“概念”了解的更深刻,才能使自己得到的更为清晰的认知。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操作系统,人底层是由很多“概念”所组成的,而“概念”就是把对外在的认知提炼出来,放在脑子里,成为思考的基石。
如果你大脑中连这些“概念”都不清楚,是根本达不到目标的。比如说你想要“财富自由”,但是你连“财富自由”的定义你都不知道,就不可能做到。你说你要“修佛”,但是连佛是什么都不知道,你就不可能修成,一样的道理。
所以最重要的是不断升级大脑的“操作系统”,不断思考“概念”,让认知结果更加的清晰就一切的解决之道。
享受当下,享受修行的过程,活的开心 就是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