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树树无疆
天妹刚上幼儿园那段时间,我有意识的想要调整她的睡眠时间。每到晚上七点半,我就在无意识状态下敦促天妹去洗澡。通常用语是“天天,该洗澡了”人家不理。过两分钟,“天天,洗澡的时间到了”。人家继续玩,无视不听不回应。通常重复到第五六七遍时,就会小发飙,强行命令她去洗澡。
早晨起床和吃饭等问题情况类似,彼此传递负面情绪,冲突不断。
那一个月我很苦恼,因为穿衣吃饭、洗漱穿鞋这些事情,都是个人事务,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为什么变成了我的负担(主要我也是个懒妈妈,不想包办这些事情),为什么成为我与孩子发生冲突的焦点?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自觉的去做?于是开始认真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
归还主动权:“这是我想做的事”
首先,我发现我的催促都来源于焦虑。我催促她吃饭,是担心身体长得不好,而给孩子提供食物是父母的责任。我催促她洗澡,是担心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睡眠不足。仔细想想,敦促一个人去做他该做的事情,首先是一种不信任,本质上是强迫和干涉;如果是在生气状态下命令他去做的,更是变成了“惩罚”。
移情一下,如果一个成年人总是在强迫、干涉和惩罚的组织文化中工作,会有积极性吗?能调动主观能动性吗?我们都深恶痛绝的事,何况一个三岁的孩子呢?
我意识到的问题后,改了一种表达方式,不再直接安排和命令她,而是问她:你还想玩几分钟才去洗澡?她通常会说四分钟,然后尊重她的生物钟,适当提醒一下,“你感觉时间到了吗?” “你想带谁一起洗澡?”
总之,就是把主动权还给她,不再让她感觉是被强迫,让她感觉这是她自己的决定,是她自己想去做的事情。获得这种主动性后,她果真到了时间自个就去洗手间了,有时提醒我“妈妈给我放水吧”。
父母放手:让结果自然发生
有几天,她洗澡时不愿意我帮忙洗头,她坚持要自己用毛巾擦一擦。我问她“你想洗头吗?”,她很干脆坚决的问答:不想!“好吧”。一方面是我懒,强迫别人去做事情真的好累呃;另一方面我想让她体验一下不洗头的自然结果。我就放任她这么做了。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不停的挠头,说:妈妈我头好痒啊。我问她,为什么会痒啊?她说:“是没好好洗头吗?妈妈你能帮我洗一下吗?”
这就是一个三岁多孩子对自然结果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就能帮助她建立起自律能力。
什么是自然结果?不需要成年人介入,压力/动力完全来自于现实情况,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就是自然结果。例如,不洗澡,睡觉会不舒服。不吃饭,肚子饿了会不舒服。
当她自己感受到了这些自然结果,这种体验很快就会让她自己主动去避免再次体验,这个过程就是自律能力建立的过程。后来,遇到类似问题时,她不想再次体验“不舒服”时,会问我:妈妈,我不吃菜菜会怎么样啊?我告诉她拉便便会很困难。通常情况下,她就会很配合,且自我激励下欣然吃菜。
使用自然结果:以“吃饭”为例
天妹的幼儿园,在引导孩子正常吃饭上,就是坚持使用自然结果的典范。(这间公立早教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正面管教”Positive Education)
在学校,吃饭是“被允许”的结果。
时间到了,孩子们排队洗手,在餐桌前坐好等待分餐。如果有孩子不吃饭,老师啥也不说;如果孩子吃得拖拖拉拉,老师依然也不说啥,但会被要求不能离开餐桌,直到自己决定不吃了,餐盘扔到垃圾桶后才能离开;如果有的孩子玩食物,老师会问他,“你还想吃吗?如果不想吃了就扔到垃圾桶”。老师们都认为,你想吃饭,这里有食物。你不想吃,说明你不饿。没有人要求吃及吃多少。只是看到孩子对某种食物特别喜欢,吃完了会给继续添加。
吃饭就是你身体的需要,没有强迫威胁,也没有奖赏贿赂。
周末在家里,有时天妹不认真吃午饭,可能会在一个小时后要求喝牛奶吃饼干面包,这个时候我给她吃点水果或酸奶,然后告诉她:你现在肚子饿是正常的,这是你中午没吃饭的结果,咱们六点吃晚饭。体会到不吃饭的自然结果后,就能建立起自己认真吃饭的自律能力了。
使用自然结果的限定条件
在使用自然结果时,我们通常会犯另一种错误——“结果恐吓”。比如孩子吃饭时玩食物,爸爸会慈爱的说:快点吃饭,如果不吃,你一会就饿了。但是不到六点是没有东西吃的,如果不想肚子饿,现在快吃饭。
这样的表述实际上是惩罚,因为孩子受到了“饥饿恐吓”,因为爸爸仍然想用这种“结果”强迫孩子吃饭。孩子会知道,他饿着时爸爸会很担心很难过,就会用“挨饿的痛苦”反过来惩罚父母。
所以使用自然结果的关键是,对这个问题发自内心的不在意、不关注。背后的力量就是信任。相信孩子可以自己解决。他可以选择吃或不吃,他可能会饿或不饿,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真正的放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这个结果发生,让孩子自己承担这些自然结果。
天妹自己穿鞋,现在依然经常穿反。我看见了有时问问她,“你的鞋穿对了吗?你这么穿舒服吗?”不干涉,孩子很快能感受到鞋子穿反带来的不舒服。当穿对时,真诚淡定的表达喜悦,这样就够了。
当然,自然结果是运用于父母能承受结果的事件。孩子自己吃饭的最坏结果就是没吃饱、衣服弄脏,这可以接受。孩子起床磨蹭上学迟到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比如街道上乱跑,在家爬高上低等事例,会影响安全或涉及其他小朋友的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就是规则感和界限感的问题了。
相信“相信的力量”
以爱的名义对孩子包办和爱护,结果会夺走让孩子体验自己不良行为造成的自然结果。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真的好累,而且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
满足感要通过贡献与合作得到。
正确使用自然结果,需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不能强迫,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真实和诚实的学习机会,激发他们的健康行为。
在育儿的路上,时常深感惶恐,深感自身的局限。唯有永不停歇的学习,才有资格参与一个生命的绽放呵。
本文系树树无疆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转载,请通过简信联系我,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