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过程,是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长的过程,家庭教育这个话题,长久以来一直被很多人讨论,各种各样的方法也层出不穷。从“棍棒底下出孝子”到所谓的“尊重天性”完全放养,家庭教育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衍生出了很多条路,家长们在摸索着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应该不断的去反思自己,找到更合适自己家孩子的教育方法。
今天想跟家长们讨论思考的几个问题,希望能给到大家一个新的思路和一些帮助。
很多家长觉得教孩子很累,孩子成长的过程他们一直很焦虑,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看到的东西太局限了,只盯着成绩,这种状态下累的不仅是家长,还有孩子。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没办法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爱因斯坦
其实,只要把孩子“学”和“玩”之间的平衡找到了,成绩反而是次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是伴随一生。
所以首先希望父母们注意几个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常犯的错误:
第一,不切实际的高期望;
第二,唯成绩论,不在意孩子性格、精神、心理等其他方面的成长;
第三,溺爱或冷漠两种极端;
第四,极强控制欲,过度干涉孩子的发展,让孩子活成“巨婴”。
我相信对很多家长来说,最让自己自豪的事情,不是自己事业有成,而是自己“教子有方”。
在家庭教育这项终生事业上,家长们想通这8个问题,在如何正确培养孩子上,应该可以有一些启发。
1、除了完全掌控和完全放养之外,还有第三条路
常见的家长类型可以大致分为四类:
高关注,高干预,完全掌控孩子的人生,不利于对孩子的长远发展;
高关注,低干预,着重引导培养,把控大方向,孩子大概率会变得很优秀;
低关注,低干预,完全放养型,纯粹靠孩子自己的天赋与自制力;
低关注,高干预,只想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亲子关系紧张,容易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家长要做的事情,说多也多,说少也少,正确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高关注,低干预。给足孩子所需要的关心和爱,愿意花时间、精力、金钱帮助孩子茁壮成长,也给足孩子自由去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不命令、逼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2、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揠苗助长,从来都不是一个褒义词。什么年龄段就该做什么年龄段的事情。科学研究表明,5岁前的孩子,其实并不适合规规矩矩的坐在教室里上课,填鸭式的灌输太多知识,反而更适合带他们多出去走走,接触大自然,去观察生活,观察万物。既然教育孩子是一件长远的事情,就不要用只局限于当下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把目光放长远,在恰当的时间,给孩子恰当的教育。
3、自律的基础是自我认同
自律不是他律,孩子在家长的逼迫下守规矩并不是自律,自律的基础不应该是延迟满足或是迫于权威,它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一种自尊。认同了自己的价值,保持着高度自尊的孩子,更能克服惰性,成长为一个自律的人。
父母要做的不是树立自己的家长权威,而是平等的与孩子进行沟通,立好规矩,奖惩分明,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同,这样孩子会更愿意完成他该完成的任务。
4、培养可以伴随孩子一生的能力,远比成绩重要
“别人家的孩子”一词的流行,是多少家庭教育的误区。经常被拿来跟别的优秀的孩子做比较,被家长借此贬低的孩子,失去了这个年纪获得成就感的重要来源——父母。这样长大的孩子,会习惯性的和别人比较,异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会一生都在做别人认为对的事,为了从别人那里得到正面的评价。
每个孩子都是宝藏,都有自己的天赋,如果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也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家长们可以让孩子试一下四维天赋的儿童天赋测评系统,它可以对孩子的天赋潜能、性格类型、学习风格、培养方向、兴趣选择等等方面进行精准测量和科学指导,让孩子成长少走弯路。
我们终其一生只需要跟一个人比较,那就是过去的自己。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是孩子可以受益一生的能力。
5、让孩子相信,他可以变得更好
夸奖可以让孩子变得自信阳光,相信这点大多数家长都是了解的,但是怎么夸,也是一门学问。
斯坦福教授实验证明,被夸奖“你真努力”的孩子比起被夸“你真聪明”的孩子,更有勇气去面对挑战,并且会越挫越勇。这就是“成长型心态”的力量,他们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结果,可以弥补由先天或者能力上带来的不足。
夸奖他们的努力,而不是天赋;
夸奖他们的态度,而不是成果;
夸奖他们的细节,而不是结果。
这些夸奖的细节,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思维方式和成长高度。
6、社交圈比想象中重要
孩子们是一张白纸,他们天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和学习力,所以周围人对他的影响尤其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始终强调高质量家庭教育的原因,父母是陪伴孩子时间最多的人。同理,孩子的社交圈也很重要,和正直阳光有才能的人相处,孩子也会潜移默化的越来越好。
当然,这不是要剥夺孩子自己选择朋友的自由,家长只需要把控大的方向,保证孩子不走在歪路上,孩子自己会发现他们朋友身上的闪光点的。
7、孩子不听话,99%是教育方法出了错
教育孩子时,很多时候,你觉得你在讲道理,但是你可能在“说服教育”、“发泄情绪”,而不是在“沟通交流”。
大声的吼、骂孩子有用吗?当然,而且是立竿见影的,孩子马上就会老实,如果忽略他浑身都散发出来的恐惧的话。这是不得不屈服于“权威”的听话、恐惧,而不是真的明白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有效的教育,是禁令之后的沟通,而不是禁令本身。
8、引导孩子主动思考
每个人小时候都是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的,那个时候他们的思维发散,拥有无限可能,家长要做的,就是当一个生活中的“捧哏”,引导孩子去自己思考。
孩子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小鸟会飞?”“为什么叶子有绿有黄?”这个时候去引导孩子自己观察、思考、搜索,然后得到答案,比直接的回答要管用的多。
面对孩子的各种奇思妙想,接受它,并认真倾听,让孩子更愿意表达;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接纳它并帮助排解,让孩子不至于暴躁易怒。
长此以往,孩子一定会是一个爱思考,会表达,好沟通的人。
教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旅途,而不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它不需要激烈的竞争,只需要自然的生长,以爱做为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