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读书不在于贪多,读了多少书,数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了阅读的乐趣,带来思维认知上的提升和精神世界的丰富,如果能对当下的生活产生一些反思和改善,是最好不过了。
我反思自己从小到大阅读课外书籍的历程,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书读的不够多,二是没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所以,多读书,去实践,是我近几年努力的方向。
本文写给谁
写给爱读书,想要读书,认可阅读的朋友;写给每年年初定了阅读目标,却难以实现的朋友;写给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朋友;写给以书为友、以书会友的朋友;写给想要培养自己或孩子阅读习惯的朋友。
下面进入正题,如何做到静下心来读书呢?
1、带着问题读书
读之前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想要解答自己的哪个困惑呢?
看看书名和腰封上的名人推荐,是某个主题吸引了我么?看看目录和序言,是书里提到的某个观点想要了解么?是老师、朋友推荐我读来研究什么?还是为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所吸引?
带着问题读书,就如同拿着寻宝图上路。
2、用仪式感来培养微习惯
微习惯,是微小的到不能再小的一个习惯,小到不需要意志力,不需要咬牙坚持就能完成。比如每天阅读5分钟,每天做一个俯卧撑。
开始行动就成功了一半,而从一个微量的开始,用不断完成的正反馈,来激励自己,从而带来超额完成和养成自然而然的习惯。
而仪式感是什么呢?是你早起洗把脸,坐在书桌前,打开一本书;是你打开手机的番茄钟软件,告诉自己停止玩手机,现在是阅读时间;是在食堂排队时,打开阅读软件;是睡觉前,倚在床背上,拿起床头的书。。。
3、拓宽阅读方法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前读书的方法是逐字逐句的乖乖从头读到尾,一字不拉。不客气的说,这是最初级、停留在小学阅读水平的读书。
读书可以有快速阅读、碎片阅读、主题阅读;读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耳朵听;读书可以自己一个人读,也可以一群人共读。
4、纸质书与电子书结合
因为考虑到空间占用的问题,现在纸质书买的是少而精了。一般是先看看电子书上有么,如果没有的,再去买书。
住的离图书馆近的朋友,可以去借阅。
电子书推荐微信阅读和KINDLE。微信阅读免费资源很多,而且还带社交功能,可以看到别人的想法互相交流,也可以看到微信好友在读什么书,还可以组队读书。
KINDLE的免费资源比较少,但是有些银行的信用卡积分可以兑换一年会员,也很方便。
5、读书过程中要有思考有笔记
读书要主动阅读,而非被动输入。作者的观点同意与否,哪些案例对我有启发,可以应用到什么场景?和过去的哪些经历有联系等等,这些都是主动思考,真正的把书内化,读成自己的书。
推荐一个便签笔记法,来源自赵周的拆书帮。于我还有一个好处,我不喜欢在书上写写画画,贴个便签在相应位置,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举两得。
6、读书要点带线,线成面
比如读某本书时,作者提到了参考那本书,就可以顺势再把另外一本读了。每本书后面的参考附录,也是不要忽略的,一不小心就完成了一个系列阅读。
7、有输入有输出
就像水池,有上水和下水一样,读书也是有节奏的,输入、输出一气呵成。
输入的过程,要讲究阅读的连贯性,一鼓作气,否则断断续续的读书,可能读了后面忘了前面,也难以领会作者的写作逻辑。如果用电子书阅读,很容易就能看到统计数据,精读一本书的有效时长在3-5个小时,快速阅读可能1~2个小时就搞定了。
而输出,可以是一篇读后感,是朋友圈的一个分享推荐,是一份书评,是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或者是某一个打动我的点,然后尝试运用在生活中,产生行动。
以上是我这半年来的一些关于读书这件事的体会。感谢坚持读到最后的朋友们。也感谢海大天津校友会——行远读书会的伙伴们,在读书这条路上,一路相随。
延伸阅读书籍推荐
1、《微习惯》斯蒂芬.盖斯
2、《洋葱阅读法》彭小六
3、《这样读书就够了》赵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