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便是《红楼梦》未完。张爱玲对《红楼梦》是极度的痴迷。在她的自传中说:她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重新阅读《红楼梦》,一生未曾间断。
那看来张爱玲对于《红楼梦》真是不一般的爱,所以她出奇的憎恨狗尾续貂的高鹗、程伟元,她为曹雪芹和《红楼梦》打抱不平,“红楼梦未完还不要紧,坏在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疽”,甚至骂高鹗是“死有余辜”。
张爱玲从很早就开始接触《红楼梦》,启蒙老师是父亲,8岁时即读《红楼梦》,她看的应当是以程甲本或者程乙本为底本的通行本,就是程伟元和高鹗定稿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
她说:“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并用了八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天日无光,百般无味”。
这下真相大白了,张爱玲小姐如此憎恨高鹗的续作,一方面是高鹗续的太烂了(把红楼庸俗化啊什么的);另一方面也是张小姐读高鹗续作的时候年纪尚小,看出了心理阴影,所以记恨了一辈子……
好好的一部《红楼梦》后边不好看怎么办?
那就自己续写!张爱玲小姐在14岁时还曾经写过一本叫《摩登红楼梦》的小说。(后来还花了十年的心血,写了一本《红楼梦魇》专门做红楼梦的考证工作)她心里也一直觉得《红楼梦》是一部烂尾了的、让人遗憾的作品。
直到有一天,她偶然翻阅到了一本书——《续阅微草堂笔记》。其书的作者早已失落无考了。但是上面记载了一段故事,使张爱玲震惊万分。其书上曰:有一种古本《红楼梦》,和现在的市面流传的《红楼梦》完全不一样,后面的故事并非“家道复初”,而是宁、荣二府衰败无存……
这让张爱玲感到既惊喜又感动,她自己形容当时的心情:“石破天惊,云垂海立”。
看看,前面是“天日无光,百般无味”;后边是“石破天惊,云垂海立”。这就足以看出高鹗续作曾经给幼小的张爱玲多大的伤害。怪不得张爱玲对高鹗可谓是恨之入骨啊!
当然,批判归批判,我们静下心来客观的评判,高鹗还是有功绩的。《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是第一功臣。甚至许多专家认为高鹗对《红楼梦》只是进行了必要的编辑整理,而没有续写。张庆善说,对于高鹗改变《红楼梦》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说法,其实是没有根据的。高鹗保留了红楼梦手稿中的基本风貌,将一些称谓、辈分做了适当调整,增加了这部作品的真实感。
至少现在人人都知道《红楼梦》,人人都爱看《红楼梦》,这个我们还是要给予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