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哦,作为根正苗红好少年,我们先聊点俗的。
我今天在某商场看到了一个模拟街区,里面有一家阶梯式的书店,我跟发小说,“我以前就想开这么一家店。”说完又自己接了句,“还是算了吧,还有人买书吗?”发小看了我一眼,“你是想开书店,又不是想当收银台,还没开呢就想着有没有人来买了?”
回来之后,我就在我的读者群里说呀,我要走出去投稿了,我不想窝在网站里了,没事总在群里搭理我的大方说,“怎么着,十三爷想出去挣钱了?”“啧啧啧,就知道钱,满脑子都是挣钱,我又不是收银台。”
《缝纫机乐队》我看了两遍,第一遍一边吐槽着有的地方剧情俗套的像是有固定图案的彩色胶带和电影里程宫那跟星爷有百分之九十相似的发型,另一边听着胡亮大舌头啷叽的东北话和希希能把人怼的人仰马翻的小机灵笑得不易乐乎。
第二遍的时候,是好久没跟发小看电影,打开手机看了看影讯,“咱俩看《缝纫机乐队》去吧。”“你不看过了吗?”“你不没看过呢吗?”电影开头的广告时间,我扭头跟发小说,“看完这个电影,我觉得古力娜扎还挺好的。”发小头也没抬,“我就发现这大鹏是职业洗白女明星的吧?先是柳岩,然后是袁姗姗,这回是古力娜扎。”于是,整部影片中,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怎么进到大鹏电影里的人,出来了就不讨厌了呢?
大鹏的深夜朋友圈上了热搜,我才突然明白为什么《缝纫机乐队》的排片少得可怜。不管是逢场作戏还是倾诉衷肠,微博评论里的回响总有鸣不平的呼喊和不屑一顾的唾弃。我反正不是挣钱的一方,也自觉不够专业,没有下场撕扯的资格,就本着市井里头向来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原则坐看如何收场。
口配透支、前期低俗,不管剖析的,被剖析的,内心承认的,内心不承认的,他都认了。说不上是为了金钱还是梦想,反正一概承认了。
梦想,是大鹏电影里永远不变的主题,无论是坚持拍电影的大鹏,还是坚持做音乐的程宫,都是为了梦想不管忘没忘初心但终归会回归初心的大鹏。
整部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市政府演出取消后,所有人的生活回归正轨的时候。
像极了我们每个人放弃了所有人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梦想之后为了生计挣扎奔波的样子。
我总在想,要是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该有多好。
东北零下十多度的宿舍里,我裹着妈妈织的大衣,靠着桌子坐在凳子上,腿搭在床上,电脑架在腿上,写着我不那么喜欢的材料,但是好像只是因为在写,就突然那么幸福。
我们这些人啊,现实地不像话,毅然决然的放弃梦想,然后看着别人在故事里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们这些人啊,傻得不像话,明明已经放弃了,还恋恋不舍的回头看它。
所以呀,梦想应该是一种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