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我有些烦燥,这源于闷热的天气,也源于简书。
江南地区的三伏天像是把人扔进了蒸笼,酷热之余平添了几分潮湿,每天身上湿哒哒的。相比于北方干燥的气候,这里的夏天更加难熬,即便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了十年,这样的天气对我来说依然是一种折磨。据说今年的三伏天持续的时间会很长,我觉得很难过。
连续几天相对清闲,我陆陆续续看了很多简书上的文章,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等,照单全收。
看了那么多文章,最直接的后遗症就是烦躁。打个比方,这就像是一个人走进了一家自助餐的门店,三文鱼、海参、龙虾、鲍鱼、牛排等等,一股脑的胡吃海塞,吃完后肠胃不适,消化不良,整个人开始懈怠。我现在的状态就是这样。
文章看多了总想说点什么,脑子迷迷糊糊的,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吧。
2
以前我们说“字如其人”,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整体面貌,现在我们不写毛笔字了,但从文章里同样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部分特征。
有的小说结构严密、悬念重重,作者必定心思缜密,逻辑性强;有的散文情感真挚、催人泪下,作者应该是经历丰富,性情中人无疑;有的诗歌针砭时弊、揭露丑恶,作者愤世嫉俗,富有正义感。
简书是一张大网,网罗了四面八方的写作爱好者,大家在这个平台上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好一派热闹的场面。
简书的用户群年龄段跨度很大,我所接触的写作者大多属于90/80/70后,也有少数60和50后的前辈,当然,这其中也不乏7/8岁的小朋友,后生可畏,让人心生敬意。
从简友们的文章里不难看出,有些人刚起步,文章稍显稚嫩,表达方法欠火候,但是他们在持续的学习和写作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也有一些作者个性鲜明、风格独立,已经在众多的写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家膜拜和学习的榜样。大家以文会友,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从这些文章中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写作手法和风格。写作的基础源于生活体验,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写出来的文章就存在差异,在这些差异里有很多可取之处。
有的散文基调沉重,富有哲理,有刘亮程的文风;有的小说引人入胜,欲罢不能,像是出自刘庆邦之手;也有的随笔禅意十足,像极了林清玄的写法。看这些文章是一种美妙的体验,也是众多写作者梦想达到的境界。
3
很多文章具有一种魔力,他能揪住读者的鼻子,吸引他们一直读下去,这就涉及到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问题了,在这方面我说得太多就有点班门弄斧之嫌,在我理解的范围内做些浅薄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写作讲究龙头凤尾,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读者会循着这个开头一直读下去,那什么样的开头算是好的开头呢?我举几个例子吧。
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中写道: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是不是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很吸引人?)
同样是他的《永远欠一顿饭》,文章的开头写道:现在我还不知道那顿没吃饱的晚饭对我今后的人生有多大影响。人是不可以敷衍自己的。尤其是吃饭,这顿没吃饱就是没吃饱,不可能下一顿多吃点就能补偿。没吃饱的这顿饭将作为一种欠缺空在一生里,命运迟早会抓住这个薄弱环节击败我。(我对这样的文字毫无抵抗力。)
朱自清的《春》家喻户晓,它的开头是这样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简洁明快,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刘庆邦的小说《血劲》更好看:老婆不让雄上身已不是三日五日,雄有些饿,但雄不打算来硬的。强摘的瓜不甜,这俗话的意思他懂。(开头便埋下了伏笔,充满了悬念)
蒋勋在《我在农村过年》里是这样处理的:鸡都叫三遍了。我还没起床。(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有木有?)
在我的一篇文章《翠翠》里我用了这样一个开头:一山不容二虎,说的不光是老虎,猎户也一样。燕南山方圆五十里,这里只有一个猎户,名叫牛全。(虽然比不上那些名家,自认为还算不错。)
我抛砖引玉,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路,朋友们可以照猫画虎。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必定会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放一个彩蛋)
对于喜欢写散文的朋友,我推荐你看一下刘亮程的散文集,其中《一个人的村庄》、《虚土》等都很好,他的文章会为你的写作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对于喜欢写小说的朋友,我推荐你看一下刘庆邦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数量多,经典也多,他是国内不可多得的短篇小说名家,其中《梅妞放羊》、《鞋》、《血劲》、《杏花雨》等都很值得研读。
4
接下来我要说的话题是语言。
语言是文章最外在的表现形式,也是读者最直观接触到的内容,语言的优劣决定着文章的可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和方法。
熟悉我写作风格的朋友都知道,在我的文章里我喜欢打比方,比方打得好,读者会更容易理解你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好比是做衣服,情感是里子,语言是面子,有里子也有面子,才能算得上一件好衣服。
那么怎样丰富和完善适合自己的语言呢?这没有捷径,只能依靠平时的阅读和积累。
我阅读时有个习惯,遇到好的词句,我会顺手摘抄到本子或是手机上。截至目前,我电脑上的文档——《好句摘抄》已经罗列了30多页,打印出来的文章加起来有轮胎那么厚,它们是我的财富,也是我写作的思路源泉和点睛之笔。
别人好的词句只是借鉴,更多的需要自己来创造,只要在平时的生活里多看多想,好句子会在不经意间造访,那往往会是脑袋中的灵光一闪。
就在昨天,我吃晚饭时忽然想到了一个佳句:不同年龄段的女人好比是菜市场的白菜,一分价钱一分货。这句话虽然对女性很不友好,但它形象的说明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我打算将它运用到我随后的小说中。
积累和创造,在生活里多观察,多思考,同时借鉴适合自己语言体系的名家的文章,多写多练,你的写作语言会逐渐走向成熟。
5
孩子放假将近一个月了,这段时间都是太太在照看她,我很少过问,太太不免有些怨言,我们之间有了这样一些对话。
太太:你写这些东西会有人看吗?
我:之所以没人看,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平台。
太太说这话不无根据。我在微信公众号上的关注量惨淡,点赞寥寥,可是转战简书平台,情况却大不同,同样的文章,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这不是平台的差异又是什么呢?
太太:你写这些东西能赚钱吗?
女人总是很实际,提出的问题很有针对性。
我:赚不赚钱我不清楚,可这总比我打麻将、打游戏让你省心吧?
她哑然,悻悻地走开,对我的写作不再过问。只是偶尔说上一句:早点睡,别熬夜。
她默认了我的做法,这使我很欣慰。我要感谢她们母女。
6
在与简友们的互动中,我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了。
我看到有些朋友的文章写得很棒,但是不知道他们出于什么原因,对自己的文章并不做刻意的推广和宣传,阅读量和点赞量很少,关注度也不高。对于这种私人的问题我不便过问,我想说是:简书虽然是一个交流互通、开放学习的平台,但是如果写作者不懂得营销,不懂得有效地为自己做推广,即使你的文章写得再棒,没人欣赏,没人互动,你也就失去了改进和提高的机会,久而久之,你对写作的兴趣会逐渐降低,这对别人是无关紧要的事,对你自己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你会因此埋没了你的才华。
林林总总写了这么多,这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还有一些话要说,那就等以后再说吧。
最后再说一句,喊一句口号:写作路上不拥挤,有人作伴的感觉很好,让我们携手前行,风雨兼程,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