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总是能看到关于国人读书少的报道,每年读书量大概在4到5本吧,而邻国日本读书量接近50本,从这个角度来看,国人的读书水平确实让人担忧。
但是,中国人对读书却有着某种奇怪的偏执,马云不就说他不读书,他说社会才是一本最重要的书。于此对应的是,更多人对阅读的功效有着极度的痴迷,比如比尔盖茨、巴菲特、查理芒格、李嘉诚随便拉一个出来都说自己除了工作之外都在阅读。似乎他们的成就和阅读有着极大关联。于是乎,我们生活在读书无用论和读书万用论两重思潮之下。
我们讲的读书主要是指非小说类,以及非考试类书籍。当我们读这些书时,很多人是读不下去的。于是乎就又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是罗振宇说的,“阅读是一种能力,很多人并不具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的越来越少,干脆我把书的精要讲给你听。”另一种是,读书是一种习惯养成,靠个人是很难坚持的,我们一起成立一个小组,相互督促,共同探讨好的阅读方法。
这两种观点都有合乎道理的地方,但我们更应该思考下,阅读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一种存粹的兴趣爱好,还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说是为了兴趣爱好,那读书不太可能带给人脱胎换骨的感觉,就像前几天,我看到城市阅读统计,结果大部分人看的书籍都是散文故事集,以及故事会之类。我不知道这个结果算是表扬还是讽刺呢?给我们始终带来愉悦感的阅读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举个例子,初学吉他的时候,你可能会很快学会弹唱几首曲子,熟练几个和弦。但如果你就此满足,不去继续深入下去,吉他也就只能自娱自乐了,你永远不会有提高的可能,提高永远伴随着脱离舒适区的痛苦。
有时候我会想,可能并不是国人缺乏阅读能力,而是和知识面单一有关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阅读数量上来看,阅读数量对应的就是阅读速度,为什么有很多人读书速度极快,并不是他们记忆力好,能一目十行,而是阅读者有俯视的能力,这点就类似于作者刚引出一个要点,你就马上猜到作者要表达什么,以及后续的论证模式,你的阅读速度必然要快很多。这一点我是有点体会的,早年间阅读了大量关于房产论证的书籍,不论正方反方都有涉猎,所以现在再看这类的书,就会非常快,而且能快速抓住书中的亮点。
所以,所谓的速读,并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积累。这就类似于张无忌有了九阳神功护体,其他武功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我们广泛的涉猎,也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捕捉到新的知识点。遗憾的是,中国人读书总是会问,读这本有什么用?学以致用是中国人的一大特色,但读书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妙药,仅仅是改变思维提升认识的一种手段。怎么说呢!所有的书籍,都不可能是独立于人类知识体系之外的,阅读高手都能够会触类旁通,在不经意间会解决你的某个疑惑,或者在某个关键时点给你带来灵感。
要成为一个阅读高手,还是需要打好基础,不要执着于速读技巧,不要期待阅读带来的快速改变,当你涉猎够广,能触类旁通之时,你就成为了一个阅读高手。
内容来源:私人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