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才显得珍贵。因此这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说出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迷茫与困惑:追求人生价值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呢?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呢?
关于这个话题,千年前的文人苏轼有话说:
苏轼这一生,有过很多身份。人生得意时,他是皇帝的秘书,喜唱反调的人;失意时,他是酒仙,是乐天派。于是林语堂先生又用"天真的小孩"来形容他,人生最大的率真不过就是能虽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却总能像孩子蹒跚学步一样,摔倒了再爬起来。
我想,关于人生的意义,没有谁能比苏轼还说得清,而他在弥留之际为儿子写的一首《庐山烟雨》,更是在短短28字内,道尽人生的三大境界。
《庐山烟雨》北宋.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首尾相同,却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一般人往往只能读懂前面3句,而读懂4句的堪称高手。
在诗歌中,他不提自己为官经历,而是以“庐山烟雨浙江潮”这两处风景代指,既具禅意,又很唯美。
大体意思就是:在他看来,庐山的烟雨,浙江的钱塘大潮都是世所罕见的美景,像许多人一样,他曾经对此充满了向往,若不能亲临观赏,想必会是一生的遗憾。
可当他亲眼看到了迷蒙的庐山烟雨,壮阔的钱塘大潮,却发现也不过如此罢了。
那么当初为何会那般向往呢?
庐山烟雨还是原来的庐山烟雨,钱塘大潮也还是原来的钱塘大潮,它们并没有变化,变的只是我们的心态。
而当我们把心态放平,它依然以本相存在于那里,可我们的心却由“物”入“悟”,体会到了禅的意境。
虽然第1句和第4句一字不差,两者寓意却是背道而驰,相去甚远。
第1句的“庐山烟雨浙江潮”只是平铺直述把美景列出来,第4句的“庐山烟雨浙江潮”却已属于禅境。
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第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其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东坡此诗,正用此意。
最后一境界,则是返璞归真。等经历了人生种种,再以最原始的赤子之心去看待山水,心中已无杂念,山水则回归了最真实的面目。只可惜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能做到第三种境界的,除苏轼之外,还有"文能横槊赋诗,武能上马斩贼"的大宋词人辛弃疾,对此,他在《青玉案·元夕》中写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苏轼也曾汲汲于功名利禄,几十年官场的起起伏伏,让他明白了: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读苏轼的词,可以医心;品苏轼的人生,让人奋发。
苏东坡就是一位千古一遇的集大成者,人品、才华、能力、态度,都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