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不眠的夜晚,是为儿女焦虑的叹息
日益增多的白发,是陪儿女悲喜的见证
逐渐走形的身材,是失去自我的印记
每况愈下的健康,是身心俱疲的不悔
而立之年的我,庆幸还可如三岁小孩般享受母爱的细心呵护
美味的早餐、整齐的床铺、有序的衣橱及掐点的晚餐
60岁的身体陪着我一起打球运动,每天的洗漱都提醒得一丝不苟
忘不了那温暖干燥的手掌抚过额头的温度
是每次将我从黑暗边缘拉回的心灵共鸣
童年的记忆里是父母忙碌的身影,
几毛的零花钱和祖父母的陪伴足以稀释我渴望亲近母亲的黏性
反倒是那一道道不让看电视不让贪玩的严规
让我养成了只读圣贤书的纯净
也正是这份纯净,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独立而又辉煌
中学六年的寄人篱下,恰逢青春期的敏感
心中升起对父母“无能”的不满
于是渴望远方的自由与独立
渴望成功后的随心所欲
十年远在他乡的学习、打拼
无数次的被现实折翼、被“命运”打败
在自我否定的崩溃边缘
总是那最朴实“笨拙”的语言给我坚持下去的力量
离家远了,那份羁绊越来越密、越来越重
于是,我放弃了孤独坚持的倔强
回到这久违的故乡
缓解那逐渐老去的容颜
记忆中那雷厉风行的严厉变成了脆弱的焦虑
风姿卓绝的气质被几次大悲折腾出的皱纹代替
追求完美的骄傲被婆媳关系打进了心底
但她仍然用疲惫的身躯维护着家庭的体面
回归本是为了陪伴这个内心永远精致的老太太
不成想自己的一哭一笑都牵动着她脆弱的神经
要说说这世间最幸福的陪伴
就是可以永远依偎在母亲身边做一个“低能”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