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感觉没什么动机去看她,直到朋友送了我几本书,墙裂推荐,这是本介绍阿德勒思想的书,当我真正打开她,发现翻开后就停不下来,只能简略分享以下几点:
1、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如果我们陷进“找原因”的漩涡里,那估计只会止步不前,甚至越来越不幸。试想下,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去纠结“为什么是我”的原因,或者用力的想改变现状,那么改变一定不会发生。我想换一种态度,或许会让我们打开更大的空间,比如,我现在面临的状况对于我言有什么意义呢?它想教会我什么呢?再比如,经历了这个,“我”会有什么变化呢?就像系统更新一样。(注意不是更换)很喜欢书里强调“更新”而不是“更换”,更换意味着很大的变动或转化,有时候我们内在不一定能支持或认同。
2、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细想,确实如此,我们所有的烦恼其根源都是跟关系相关,“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比如我们的自卑感,其实来源于我与他人的比较,有时候,我们无意识的会把“他人的幸福”看成我的失败,所以无法给予祝福,这里让我想到在蜕变营带领过的思维启发主题“你能为他人的成功而高兴吗?”,大部分伙伴会发现,意识上知道,但真正回到实际中,其实很不容易真正做到。其实,我们的人生根本就不是与他人的比赛,但我们经常无意识的与自己“杠”上……
3、我们不是让别人干涉自己,就是自己去干涉他人。回想一下,从小到大,我是不是一直都在寻求认可,不想被任何人讨厌,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呢?因此,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同时放下别人的课题,我们才能真正自由。关于干涉,我想起了一位老师描述的,我理解的干涉会有想改变他人,或者把自己的问题归咎到他人身上,其实这都是一种不尊重。干涉他人,你把对方看的比自己低;把自己的课题归咎与他人的干涉,那你把自己看得比对方低。
4、关于“共同体感觉”。书中说人际关系的终点是“共同体感觉”。即: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把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我很喜欢这个描述,利他的同时又有自己。
5、建立共同体感觉。首先要自我接纳,这里的自我接纳,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不喜欢自己。自我接纳用书中开始时的一句话解释特别好:“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运用被给予的东西。”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很多的觉察、践行练习。第二是他者信赖,第三是他者贡献。
6、你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在与他人关系中,先想“我能给这个人什么?”因为,人只有在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人只有在感觉到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会获得勇气。拼命的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属于我们的一席之地。透过这些部分,我开始理解“利他”的真正含义。
7、人生的意义,没有什么普遍性的说法,每个人的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的,就如笔的故事里说的:一切来源于我,我创造了外在的这个世界。同时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在这个当下,你是否能感受到你的呼吸?感受到你的身体?……
最后送上来自尼布尔的祈祷文: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无法改变的;
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