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悲观心理
心理学上一般认为,悲观是一种由于自我感觉失调而产生的不安情绪,表现为心理上的自我指责、安全感缺失和对预期的负性思维方式(就是对未来总是往坏处想)。其本身是内省的,属于精神层面的,但能很直接的影响到器官层面,表现为躁狂、抑郁,心跳加速、气喘不接或神经衰弱、神情恍惚等。并且在群体层面上,悲观情绪具有很大的传染性——特别是在相对不大的群体中,能迅速蔓延开来——比流感来得要快得多。
悲观心理的产生
最常见于内向的个体,内向个体的思维特点是自我指向性,一个封闭的内心的心理容量是相对有限的,视野也相对有限,一旦形成某种负性思维,则可能长期徘徊在内心里,并通过每一次思考循环得到放大,最终使不起眼的一点小事变成仿佛天大的过错,悲观多数时候就是这样产生的。
悲观心理的表现
有悲观心理的人不仅对自己的言行不检“负责”,甚至对别人的过错也“负责”。明明是别人登了自己一眼,他也会立即觉得自己肯定做了不好的事。
极端悲观的人常用反常性的方法保护自己。越是怕出错,越是将眼睛盯在过错上。一句话会后悔半天,人家并未介意的事他也神经过敏。他对人际冲突极为恐惧,解决人际冲突的办法也很奇怪。自己的孩子被人家打了,他还跟着打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给自己惹是生非。
克服悲观心理
自我扩展
悲观的心理因素主要是对自我没信心,对社会和生活没有希望,随之产生悲观的状态,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首先就是要对自己进行一个心理疏通,心理治疗,多想想我们接触到的美好的事情,多陪陪家人孩子,逐步从思想阴影的困境中摆脱掉,让心灵开拓起来。
人际交流
对于这种抑郁的消极悲观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人际间的交流,这种心理情绪很容易引起自我封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强与人的谈心交流,要开拓自己的交流圈,改善自己的兴趣圈,多参加一些聚会,多一些朋友,多进行一些心灵上的交流沟通,改善你和别人之间的关系,克服消极悲观思想。
运动锻炼
通过运动锻炼可以放松自身的思想,还能强化身体素质,这样可以为自己建立起信心,同时也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在锻炼的同时,不妨多参加一些室外的运动,多参加一些集体的运动锻炼,这样对健身和心理交流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会逐步改善心理的不良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