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侠五义
又名:忠烈侠义传、七侠五义
作者:清 石玉昆
出版时间:忠烈侠义传首刊定稿于光绪五年1879年,其他版本(包公案、龙图公案、侠义传等)要更早些。
成书时间:根据现存石玉昆的个人资料显示,约成书于清代嘉庆年间。
体例:章回白话小说文学地位: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中国武侠小说鼻祖;中国公案与侠义小说的合流之作,中国侠义派小说的代表作。
章回数:120回
文化影响:后世武侠作品无不出其左右。
作品简介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120回,首刊于光绪五年(1879),署石玉昆述。卷首有问竹主人(石玉昆)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石玉昆(约1798~1871),清代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著名子弟书说唱人。其说唱之《龙图公案》今犹有传抄本,唱词甚多。后在此基础上,删去唱词,增饰为小说,题《龙图耳录》。光绪年间,问竹主人(石玉昆)又加以修改润色,更名为《忠烈侠义传》,又名《三侠五义》,均为 120回。
在《三侠五义》成书十年后,近代学者俞樾认为本书第一回“狸猫换太子”事,“殊涉不经”,遂“援据史传,订正俗说”,重撰第一回。又以三侠即南侠御猫展昭展熊飞、北侠紫髯伯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合为一侠。实为四侠,增以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共为七侠;原五鼠即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仍为五义士,改书名为《七侠五义》,于光绪十五年作序刊行。
但俞樾此改动遭到文学界和曲艺界的双重质疑,鲁迅、胡适诸辈皆认为俞樾的改本实不如原本。如1923年12月28日鲁迅致胡适佚札言:“我以为可重印者尚有数书。一是《三侠五义》,须用原本,而以俞曲园所改首回作附。” 1925年,亚东图书馆重印《三侠五义》时选用原本。胡适“序”中明确指出:“《三侠五义》原本确有胜过曲园先生改本之处。就是曲园先生最不满意的第一回也远胜于改本。近年上海戏园里编《狸猫换太子》新戏,第一本用《三侠五义》第一回作成底本,这可见京班的戏子还忘不了《三侠五义》的影响,又可见改本的第一回删去了那有声有色的描写部份便没有文学的趣味,便不合戏剧的演做了。这回亚东图书馆请俞平伯先生标点此书,全用《三侠五义》作底本,将来定可以使这个本子重新行于国中,使许多读者知道这部小说的原本是个什么样子。”所以今有《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两种名称流传于世。
《三侠五义》书名的由来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在初刻本每页边上都书“三侠五义”四字, 可见著者是把“三侠五义”四个字作为原书的别名。
在我国古汉语中“三” 、“五” 等数,既可表示基数, 即表示确数的数目,如“三纲五常” 、“三皇五帝” 、“三坟五典”等, 又可表示虚数,即用定数来表示夸大、缩小、或不定的数目, 如“ 三令五申”等。从基数的概念来看:三侠是南侠、北侠、丁氏双侠(看成一个整体),五义是五鼠;从虚数的涵义来理解, “三侠五义”是许多侠义的意思。
主要人物
三侠: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二人为一侠)
五义: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
内容梗概
小说叙写北宋包拯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众侠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充分地体现了底层人民的愿望。其中包公平冤狱、“铡庞昱”、“除藩王”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书中穿插了大量侠客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表现出他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本质。《三侠五义》的出现,开创了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合流,小说前面讲述北宋仁宗年间,包公出世,赴任定远县、执掌开封府,奉皇命到陈州放粮赈灾,公孙策设计要来御赐刑具三口铜铡,安乐侯庞煜派人刺杀包公,南侠展昭暗中保护帮助包公,使包公得以刀铡国舅,除暴安良。随后,包公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宫冤案“狸猫换太子”案,使仁宗与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团聚。南侠展昭因多次救包公,阅武楼献艺被皇帝封为“御猫”,引发五鼠闹东京的故事,后来五义同归朝廷供职开封府,其中间穿插韩彰蒋平等人捉拿采花贼花蝴蝶的故事、包公的门生倪继祖在北侠欧阳春、黑妖狐智化、小侠艾虎等人的帮助下铲除霸王庄恶霸马强的故事。后面主要讲述白玉堂和颜查散等人,治理洪泽湖水患、收复军山、剪除襄阳王赵爵等诛强锄暴的故事。
真实背景
包拯,历史上实有其人,庐州(今合肥)人,仁宗时曾官监察御史、枢密副使等职,以大臣知开封府事时,以刚正不阿著称。宋元以来有以包公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明代出现的《龙图公案》,是有关包公审案断狱的短篇故事集,这些作品多是民间传说,掺杂冥灵迷信荒诞不经的内容,《三侠五义》中的包拯形象,集民间包公形象之大成,,使包拯不畏强暴、刚正嫉恶、处事干练的形象最为饱满、得以更广泛的流传。特别是小说中详细增加了包公的身世、开封府三宝(古今盆、阴阳镜、游仙枕)的由来、三口铜铡的由来,开封四勇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的来历,开封师爷公孙策的来历,展昭、白玉堂等人的来历等内容,及其大量包公断案和侠义之士游行乡里除暴安良、为国为民的故事,把包公形象推向顶峰。
白玉堂,历史有其人,清初平度市张舍人,历史记载白家良田万顷家中巨富当铺钱庄不计其数,白家第六代当家人白玉堂,文采最高,科举曾中过举人,挂四品道衔,还挂有“太学生”、“国学生”、“候选州同”等职衔,他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办义学,为莱州助赈救灾、被称大善人,白玉堂将家族事业越做越大,根据史志发现,在之前的乾隆年间,张舍老白家就已经有了‘银钱桌子’,就是自己开银号异地汇兑,这比道光年间的乔致庸早了几十年。到了白玉堂这一代生意做得更大,【史料上记载:他家土地有1.2万顷(每顷等于100亩、当铺72座、银号“银钱桌子”70多处。】在当时他家是胶东首富(在当时的全国也是数得着的大户)。白玉堂积德行善活到八十多岁无疾而终。《三侠五义》根据民间白玉堂的传说,深度刻画出一个人物鲜活、个性鲜明、仗义疏财,急公好义、重诺轻生、为国为民的年轻侠士形象。
核心思想
小说弘扬人间正气,把侠客义士的除暴安良行为与保护清官、协助清官断案完美的结合起来,表现了宣扬忠义、维护社会秩序、为国为民的思想。侠客们协助清官,与邪恶势力对立,仗义除暴,为民申冤,反映了基层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愿望。小说明显地表达了人们对清明政治的要求和对是非善恶的态度,具有深刻的意义和认识价值。如小说揭露和抨击了太师庞吉恃宠结党营私,诬陷忠良;庞昱荼毒百姓,抢掠民间妇女;苗秀父子鱼肉乡里,重利盘剥;葛登云、马刚肆虐逞凶,为害地方等。同时,对嫌贫爱富的柳洪、雪中送炭的刘洪义、为人出头伸冤的张别古、嫁祸于人的冯君衡等,褒贬态度亦极鲜明。
文学点评
俞樾评价《三侠五义》:“闲中着色,精神百倍。如此笔墨,方许作平话小说,如此平话小说, 方算得天地间另是一种笔墨。”
《三侠五义》绘声状物,保留了宋元以来说话艺术的明快、生动、口语化的特点,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能与情节的发展密切结合。特别是对侠客义士的描绘,各具特色,多有性格,富于世俗生活气息。鲁迅说此书“而独于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中国小说史略》)。
《三侠五义》为国学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胡适新文化运动)
中国小说形成六大门类,耸立六座高峰。即:以《三国演义》为高峰的讲史派小说,以《红楼梦》为高峰的人情派小说,以《水浒》为高峰的农民起义派小说,以《西游记》为高峰的神话派小说,以《儒林外史》为高峰的讽刺小说,以《三侠五义》为高峰的侠义派小说。 -----刘绍棠
《三侠五义》的文学成就近两百年来一直被低估。-----迷糊圣人
文化影响
《三侠五义》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作品,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的高潮。《三侠五义》有关武功技击(如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等)、江湖勾当(如闷香、百宝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脸面具等)以及机关埋伏(如八卦连环堡)种种名目之演述,均对以后武侠小说之内容素材有决定性之影响。此后武侠公案、短打评书盛极一时,例如《五女七贞》、《永庆升平》、《小五义》,民国《三侠剑》、《雍正剑侠图》等纷纷问世,清末民初亦有大量知识分子投身武侠小说创作,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比如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还珠楼主的《蜀山奇侠传》,一直到港台的金庸的《神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古龙的《楚留香传奇》、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等等的武侠小说都在它的影响之下。
而《三侠五义》侠义公案的故事,又成为各类戏曲的题材来源。如京剧《打銮驾》、《遇皇后》、《陈州放粮》、《狸猫换太子》、《花蝴蝶》、《打棍出箱》、《大破冲霄楼》、《北侠除霸》、《打龙袍》、《五鼠闹东京》、《乌盆记》、《血手印》、《铡判官》(探阴山)、《卧虎沟》(艾虎招亲)、《茉花村》等24部戏曲都是敷演《三侠五义》的故事,《铡美案》(秦香莲)等包公戏也是深受《三侠五义》的影响。
《三侠五义》情节纷繁曲折而又条理清晰,语言通俗,保留了宋元以来说书艺术的生动活泼、直截明快的特色,俞樾评此书:闲中着色,精神百倍。如此笔墨,方许作平话小说,如此平话小说, 方算得天地间另是一种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