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翻微博,偶然看到大冰的百校百城音乐会又要开始了,一看,咦,有西宁的场哎!然后继续向下翻着他的评论。
然后就目睹了灾难现场。
大冰那条微博下,大家的评论除了表达像我一样开心的评论以外,还有很多的遗憾声:为啥不来我们这儿啊?从来没有哪哪哪。又不来我们学校。等等等。
网友们的一通抱怨,没有搞清楚两点,
首先,微博发的是上半年去的地方,然后,有演出的地方是需要自己报名预约的。
说不去的那些地方可能下半年会去,只是行程还没有出来;说不去他们学校的学校是自己没有报名预约,却怪歌手们不愿意去。
嗯,这位山东汉子大冰本人就怒了,直接在微博底下和网友们开撕,一个一个评论,也真的是暴脾气了。
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想双方的处境,确实,有不对,有无奈。
作为网友读者,我不了解情况也会发个评论想问问为啥不来我们这?【捂脸】,也就是随便问问【捂脸】
作为作家来讲,音乐会完全是公益免费的,费用自掏腰包,你们还要求这要求那,还抱怨不来了怎么怎么样。是我们不愿意去吗?明明是你们自己没报名邀请,还怪我们这群人?我们就不去你能咋地?
面对大家的疑问,大冰很无奈的回复:不解释了,四年了,解释累了。
好像有时候就是这样,原本好心想自愿为大家做点什么,却被人们习惯性的当成理所应当。
然后第二天他更了条微博,说,管住自己的嘴已经是中华民族难见的美德了。
好像是网友们怼到之后,都会说,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啊。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人们可以随意地在网上发表各种言论,无论是认真地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还是随口一说的,还是跟风复制粘贴的,只要一个键盘,自己的话就匿名地被传播到各处。人们可以躲在屏幕面前对自己的话不负责,原本面对面需要思索再三的,现在可以不经大脑直接表达,不用考虑当事人的感受,因为没人知道你是谁。
一句随便说说,一次随便的跟风,就可以随便的带来了网络暴力。
我记得有人说过,之前骂人还得动动嘴皮子,面对面的朝他身上扔个鸡蛋,现在,八杆子搁不找边儿的人,你随便敲几个字就能把人给逼疯。
嗯,扯远了。
所以说啊,即使在网络上,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跟风,不要随意不经大脑就发表言论。
昨天是大冰的小屋百校百城音乐会来西宁的日子,晚上七点,在城西区的一家酒吧里。
之前是真的很激动,很开心,但没想着要去【捂脸】
因为路程太远,时间太晚,得上晚自习,自己去有点孤独和胆怂,也就想想和发篇朋友圈调侃一下。
其实这是关于我自己的一种现象,一种能映射自己的一种现象,我自己似懂非懂。
评论处一位小伙伴评论说,走吧。
我回复,走啥~?
他评论,去看啊。
我身旁的小新新,看到我朋友圈之后,就直接问我,你为啥不去啊?
我······
这好像就是区别。
对于这两个小伙伴来讲,自己想干的事情一定会想办法去做,比如把晚自习逃掉,坐上公交车四十分钟,走一段就到了,然后见到想见的人,听到想听到的歌。
对我来讲,晚自习查人怎么办呐,还得自己坐四十分钟公交车呐,到那之后找不到怎么办?还是大晚上的,有危险怎么办?我自己一个人有点不敢见他们。恩,那就不去了,乖乖上自习,当我的乖宝宝。自己想去,却又没那么殷切的想去,所以也就只是那么想想了。
你看,这就是区别。
我一直把自己的这种行为称为“怂”。
其实想想看这可能就是自己最大的一个缺陷之一。
好像就是穷爸爸和富爸爸的思维区别,
穷爸爸和富爸爸都住在出租屋中,
看中一间房子,钱不够,
穷爸爸会想,咱们的钱不够多,还是住着出租屋吧,出租屋也挺好的。
但富爸爸就会想,咱们差多少钱,怎么把差的钱补上?是多做一份工作还是怎样。
好像自己的二十年来的生活都是这样,从来都是幻想,我想干什么干什么,却从没想过应该怎么干。
后来,在小新新的陪伴下,我们一起请了晚自习,去城西区看演出。
(特别感谢她陪我去,因为她对演出没兴趣,完全是为了陪我去的)
在去的路上真的是嘴角止不住上扬,当时真的很开心呐~
演出地点是家酒吧,有点隐蔽的酒吧,还好小新新知道在哪,到那之后七点半才开始,完美的赶上了开头,两个人,一位是丁唯哲,一位是居阿郎。
自己托着腮看着他们熟练拨弦的手,听着他们唱的民谣。
你问我在想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在想什么。
不记得他们唱的什么歌词,听不出来他们表达的什么感情。
感觉像在发呆一样。
结束之后找两位歌手合照,emmmmm,好像不是想象中的样子。
就是感觉他们是名人,台上对每个人都很亲切,结束后大家都激动地找他们合照,但是却发现大家也都好像是去合照了一番,照完就害羞的走开了,嗯···感觉少点什么,反正当时感觉怪怪的,说不上来的奇怪
照完合照开心的和小新新去吃饭,她问了我三个问题,
第一, 他们唱歌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没想啥。
第二, 这两位歌手你喜欢哪位?
嗯······都说不上喜欢【捂脸】
第三, 大冰那么厚的一本书你读完用了多长时间?读过几遍?
我一下午就读完了,有的是两遍,其他的是一遍。
这三个问题很直白,一针见血。
直面的反映出一些问题。
两位歌手我都说不上喜欢,但是也不讨厌,就是单纯的因为看了大冰的书,是大冰的小屋的人,所以想听他们唱歌。中途一位歌手希望大家点起手电筒,随歌摇摆。星星点点不多的亮灯中就有我的一束光,依旧不记得当时唱的什么歌。那天合照完之后,我看着照片里的人,突然有句话出现在我的脑子里:距离产生美。
那天,小伙伴其实很不解我们这群疯狂的人的疯狂的做法。
这是她那天对我说的话:
大冰的书只是在很带感觉的讲了一个故事,让人看完之后感觉很痛快,很羡慕,但你不会去反复读好几遍,也不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想到他书里的句子。可是真正有内涵深刻的书,你一遍是读不懂的,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反复的读,才能读完读懂。你读完之后,里面刻画的人物或者现象,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哎,不是这样的啊。但就在往后的时间里,你会慢慢的发现,生活中好像就是书中所说的那样,在你经历的某一瞬间,就能想起书中所描述的句子。
这就是书的境界不同,一个是讲述风花雪月的故事,一个是波澜不惊的智慧。
因为你就看过大冰和李尚龙两个作家的书,所以他们在你的心中就是最棒的。一本书里所讲述的内容,所呈递的价值观,很容易会使你自然而然的全部信服,随之疯狂崇拜。所以你们才会当他弹个成都的前奏就集体的“哇哦~”的一声,所以才会开着闪光灯随歌摇摆。这都是因为大冰的书中将小屋刻画的太好了,所以令人向往,令人崇拜。
所以,你还是看书太少。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大冰将小屋的文化传播的很好。
她的话让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简单的说,自己有点幼稚,读的书太少,境界太窄。
阅万卷书后,才会明白自己曾经极度信仰的情怀不过是星星点点;
登万座山后,才会发觉自己曾将一个小土堆当成了敬仰高山。
所以啊,千言万语汇成现实行动的一句:多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