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华尔街》04
继续《战胜华尔街》。
上回分享,总结了林奇12个行业投资逻辑中的前6个(零售业、房地产、理发业、低迷行业、储贷协会、业主有限合伙公司),本文继续总结。
07 周期性公司
投资策略:理解宏观经济周期并找到拐点,在周期地点买入并在周期结束前及时退出,不要按照低PE选股,选择资产负债稳健的公司
代表公司:费尔普斯·道奇、通用汽车
经济发展,总是遵循周期逻辑,而很多行业的发展,也会跟随这个节奏,比如:钢铁、煤炭、汽车制造、化工等,其中,汽车值得注意,不能视为消费类公司。既然存在周期,那如何在周期低点买入,就是投资者最需要关心的核心命题了。
周期类股票必须注意的是,低PE并不是好事,通常当周期性公司PE走低时,可能预示着它们已经接近高潮尾声,反而是个卖出信号。而且周期性公司的股票,通常都会在拐点来临后,出现快速的直线下滑,引发恐慌性出逃,股价和PE进一步走低。所以看周期性公司,反而应该选高PE公司,此时,通常意味着公司正在走出困境,投资者一定要踏准节奏。
公司选择上,因为周期性公司需要能够熬过周期上行前的低迷,所以标的公司一定要选择资产负债稳健,能够挺过危机的公司。
一般投资者在这个行业上还是谨慎投资为好。
08 公共事业公司
投资策略:寻找公共事业中的困难但供给产品持续有刚需的巨头公司
代表公司:统一爱迪生、长岛电力
公共事业股主要的投资价值,在于其稳定的收益,虽然公用事业通常比较成熟,成长性不高,但行业中的巨头,仍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林奇通常会在利率下降且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投资该行业。在他的经验中,同样是投资陷入困境的公司,公共事业的业绩会好于其他公司,核心原因在于公共事业公司受政府监管,且需求刚性,比如电力,只要大家仍需要电,就总活下去的办法。
09 联合资本公司
投资策略:不管英国女王在卖什么,买!
代表公司:英国电信、英国航空
这里主要是想讲政府私有化企业。1983年,英国有两次私有化动作,一是英国石油公司(Britoil),一个是阿姆斯罕姆公司,当时出现了定价过高导致投资者受损,英国政府在此后,都会保障定价不会让投资者亏损,至少是初期。所以购买这类私有化公司,是有利可图的。英国电信公司就有过股价一天内涨一倍的情况。
10 房利美
投资策略:好公司,低价买入,坚持持有
代表公司:房利美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房利美,大概都来自08年金融危机的故事吧。这家公司,林奇自1986年以来,每年都会推荐,并称之为“美国境内最具价值的公司”。做一个对比,这家公司的员工数是富达投资公司的1/4,但利润却是它的10倍。在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的最后3年,房利美一直是组合中的头仓——高达5亿美元。可见林奇是多么看好这家公司了。
我们看看房利美的发展历程,以及林奇的投资逻辑演变:
1977年,林奇第一次买入,买入价5美元。当时房利美的主营业务是从银行或储贷社购买抵押合约,从而为房贷市场提供流动性。核心逻辑是低息借债,买入抵押合约长期持有,赚取差价。但几个月后就抛售了,核心逻辑是当时利率走高,购入合约的成本提高,甚至出现亏损;
1981年,此时短期贷款利率高至18%~20%,而抵押合约的支付利息仅8%~9%,意味着房利美需要以18%借入资金,却只有9%的利息,所以股价一下从9美元跌至2美元的历史低点,此时公司陷入谷底;
1982年,房利美开始下定决心改造,希望变成一个成熟稳定、收入有保障的公司。主要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停止了原有“短借长贷”的模式,而是模仿房地美。房地美持有住房合约外,还将它们捆绑打包,进行二次售卖。实际上就是利用资产证券化,将风险进行了转嫁。但此时林奇还只认为房利美是利率游戏,82年利率再次下降,林奇也第二次买入;
1983年,林奇开始觉得房利美的模式开始有点像银行,但房利美只需要指出0.2%的管理费(远低于银行的2%~3%)。通过模式的转变,83年,房利美经历了8个季度的亏损后,终于扭亏为盈,但股价并未上涨;
1984年,此时林奇持仓从0.1%提升到了0.37%。但因为房利美在高息时买入了大量合约,仍然威胁着公司,股价也从9美元跌到了4美元;
1985年,新的模式,让抵押担保证券市场越来越大,林奇也将持仓比例调高到了2%,成为了十大重仓股之一,此时股价反弹回了9美元;
1986年,公司执行了强化借贷标准的措施,相当于为自己系了安全带(想想次贷危机就知道了),此时公司已经完成重塑,即将迎来爆发,股价也涨到了12美元;
1987年,10月公司股票迎来股市大跌,股价跌回8美元,但林奇依然保有信心,他相信人们会支付贷款,利率的下降也会让公司受益,所以他的仓位始终控制在2%~2.3%;
1988年,林奇继续上调比例至3%;
1989年,比例上升至4%~5%,股价也从16美元涨到了42;
1990年,前文提到过5%是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的基金持有单只股票的最大额度,而这一年,林奇都维持了5%的持有比例;
1991年,林奇卸任,他的继任者莫里斯·史密斯,依然延续了5%的比例,股价也上升到了60美元;
1992年,股价涨到69,每股盈利6美元,而PE却只有11倍(当时股市平均23倍),依然很值。
这里我花了大篇幅,把房利美的案例编年史做了总结,因为这算是书中林奇对一只特定股票最全的记录了,从中也可以看到公司发展和林奇投资的逻辑。
11 共同基金公司
投资策略:低价买入
代表公司:康联集团
因为林奇是股票的“死多头”,所以忽视了共同基金公司的发展。林奇看来,在共同基金盛行的时候,投资基金公司的股票,可能比直接投资基金产品更划算。随着大量的资金流入基金市场,这个行业当然也会欣欣向荣。
12 餐饮股
投资策略:选择单店销售额增长,公司增长率适中,无负债的公司
代表公司:肯德基、Dunkin' Donuts、Howard Johnson、Bob Evans Farms、麦当劳
餐饮作为刚需,市场是巨大的,频次也非常高,所以餐饮业也是一个好股票的聚集地,看国内的牛股也能发现了。所以临其认为,应该把钱投在你的嘴巴所到之处。而餐饮业关键指标,就是增长率、负债和单店销售额等,单店销售额每季度增长是最理想的,公司增长率则不应过快(如果每年都新增100家门店,则存在潜在风险),尽可能没有负债。
林奇书中提到的12个行业或公司的投资逻辑,这里都介绍完了,相信对后续的投资都会有所启发,《战胜华尔街》也分享完了。
我们下期继续看其他经典好书。
如果大家觉得还有点帮助,辛苦点赞支持。如果想更轻松更简单的追更好书,也欢迎关注。
往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