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原则意味着我们会把重要的目标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间,意味着在判断力最佳的状态做出突破。
人们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样的不同。
你将更能认清自己的本质、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以及个人独特的才干与能耐。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就能产生自尊自重与自制力,并且内心平和。你会以内在的价值标准,而不是旁人的好恶或与别人比较的结果,来衡量自己。这时候,事情对错与别人是否发现无关。
你还会意外地发现,当你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你时,反而会去关心别人对他们自身、对他们所处环境以及与你关系的看法。你不再让别人影响情绪,反而更能接受改变,因为你发现有一些恒久不变的内在本质,可以作为支柱。
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价,万物始有价值。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做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屏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真赋——自我意识、良知、想象力和独立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戴维·斯塔·乔丹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归根到底,我们的本质要比言行更具说服力,这个道理人大都懂。有些人是我们绝对信任的,因为我们了解他们的品德,不论他们是否擅长交际,我们就是信任他们,而且能够与之合作顺畅。
“思维方式”从广义上来讲,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
条件作用对人类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强大影响力。家庭、学校、教堂、单位、朋友、同事以及流行思潮,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行为与态度的源头,脱离了这个源头的言行就是表里不一,言不由衷。如果你认为那是一位少妇,自然想不到扶她过街,因为你对她的态度和行为必定出自你对她的看法。由此就凸显了个人魅力论的一个基本缺陷,即仅仅改变表面上的行为与态度,却忽略作为源头的思维方式,那么改变的成效一定有限。
“思维转换”一词由托马斯·库恩在他的经典之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最先提出。库恩在书中阐释,科学研究的每一项重大突破,几乎都是首先打破传统,打破旧思维、旧模式才得以成功。
不论思维转换的结果是否积极,过程是否渐进,都会让我们的世界观发生改变,而且改变的力度惊人。不论思维方式是否正确,都会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只想让生活发生微小的变化,那么专注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即可,但是实质性的生活变化还是要靠思维的转换。
原则不是价值观。一群恶匪可以有相同的价值观,但却违背了良善的原则。唯有尊重正确原则,才能认清真相。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越符合这些原则或者自然法则,就越能正确而高效地生活。比起为改变态度和行为所做出的努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的影响要大得多。
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亚里士多德
品德实质上是习惯的合成。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阿波罗11号的月球之旅,让我们亲眼目睹了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行走的奇观,令人叹为观止。但前提是宇宙飞船必须先摆脱强大的地球引力,为此在刚升空时的几公里消耗的能量比之后几天几十万公里旅程消耗的能量还要多。
习惯也一样有极大的引力,只是许多人不加注意或不肯承认罢了。要根除做事拖省、缺乏耐心、吹毛求疵或自私自利这些相深蒂固的不良习性,仅有一点点毅力、只做一点点改变是不够的“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了引力的束缚,就会迎广阔的自由天地,创造出高效能生活所必需的凝聚力和秩序。
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知“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改变习惯的过程很难受,毕竟习以为常的事物比较能给人安全感。但为追求一生的幸福与成功,暂时牺牲眼前的安适与利益,也是值得的。经过一番努力与牺牲所换来的果实,将更为甜美。
生理上无法独立的人需要别人帮助;情感上不能独立的人,其价值和安全感都来自他人的看法,一旦无法取悦别人便会极度沮丧;智力上无法独立的人需要他人帮忙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大小问题。
相反地,生理上独立的人可以自食其力;智力上独立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兼具想象、思考、创造、分析、组织与表达的能力;情感上独立的人信心十足,能自我管理,不因他人好恶而影响自我价值评价。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是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生而为人,如果也像动物一样,只听命于本能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发展自然极其有限。但若能加以锻炼和开发,则会在不同程度上实现我们独具的人类潜能,在刺激与回应之间自由选择就是我们最大的能力。
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即使生活受到了外界条件的制约,那也是因为我们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了被外界条件控制,这种选择称为消极被动。这样的人很容易被自然天气所影响,比如:风和日丽的时候就兴高采烈;阴云密布的时候就无精打采。而积极主动的人则心中自有一片天地,无论天气是阴雨绵绵还是晴空万里,都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只有自己的价值观才是关键因素。
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而消极被动的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感情用事,易受环境或条件作用的驱使。但这并不意味着积极主动的人对外界刺激毫无感应,只不过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
圣雄甘地曾经说过:“除非拱手相让,否则没人能剥夺我们的自尊。”可见最刻骨铭心的伤害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竟然会放任这些伤害戳刺在我们心上。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实际上伤我们最深的,既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我们对错误的回应。
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与信守承诺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清晰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
把全部精力投放到影响圈内,从各种小事开始,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学会做照亮他人的蜡烛,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心挑错;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事端。
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要一味指责。别人是否履行职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如果你一直认为问题“存在于外部”,那么请马上打住,因为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问题。
当我看到王者与其废默者的墓碑并肩而立,生前为不同观点唇枪舌战的文人墨客的遗体相邻而居,不禁感到那些内证、派系斗争、人间是非的渺小。
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就能确信日常的所作所为是否与之南辕北辙,并且每天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敢懈怠。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工夫。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管理是正确的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
成功,甚至求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因此无论在哪个行业,领导都重于管理
我相信为人父母者也难免会走人类似的管理误区,只想到规矩、效率与控制,忽略了目的、方向与亲情。个人生活中的领导意识则更为圆乏,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
你可以把个人使命宣言称为个人宪法。对于个人来说,基于正确原则的个人使命宣言也同样是评价一切的标准,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源泉。它既是做出任何关键抉择的基础,也是在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情绪下做出日常决策的基础。只要心中秉持着恒久不变的真理,就能吃立于动荡的环境中。因为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取决于他对自己的本性、人生目标以及价值观的不变信念。确立了个人使命宣言之后,我们就能随机应变,不必带着成见或偏见来对事态妄加推断,也不必因循守旧地给各种事物定性分类,这样自然能保持一份安全感。
休太长的假,看太多的电影或电视,打太多的电子游戏,长期无所事事,都等于浪费生命,无益于增长智慧,激发潜能,增进安全感或指引人生,只不过制造更多的空虚而已。
当然,我们也并非无所不知。我们对正确原则的认识和理解受限于我们对自己和世界本质的了解,也受到时下流行的与原则相背离的哲学和理论的影响。我们的局限性是可以逐步改善的。理解成长的原则可以让我们在寻找正确原则的时候充满自信,相信学得越多,就越能以正确的视角更清楚地观察世界。原则不会改变,但我们对原则的理解可以改变。
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行动,但无法选择行动的后果,拾起手杖的一头,也就拾起了手杖的另一头。
无论如何,使命宣言是个人的根本法则,基本人生观,也是衡量一切利弊得失的基准。
人的大脑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脑主司逻辑思考与语言能力,右脑执掌创造力与直觉。左脑处理文字,右脑擅长图像;左脑重局部与分析,右脑重整体与整合。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说:善用榔头的人往往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钉子。
格雷说:“成功者能为失败者所不能为,纵使并非心甘情愿,但为了理想与目标,仍可以凭毅力克服心理障碍。”克服这种心理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使命,要有习惯二中所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内心要有燃烧的激情,让自己对所有其他不相关的事情大声说“不”。克服这种心理还需要有独立意志,愿为自己所不愿为之事,能够做到在特定时刻始终坚持自己的既定价值观,不屈服于一时的冲动和欲望。这种能力会让你成为一个诚信的人,让你忠实于自己积极的第一次的创造。
第二象限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人人都知道这些事很重要,却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轻。能够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是并不紧迫的事务上,即第二象限事务,完成这些活动能够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第二象限事务因为重要,才会使生活大为改观,却因为不够紧迫,所以受到忽略。但是只要我们立即着手进行,效能便会大为增进。
对人不可讲效率,对事才可如此。对人应讲效用,即某一行为是否有效。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我列出来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全都属于第二象限事务的活动,每一个习惯都针对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能够将这些习惯应用到日常实践中的话,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理解他人是一切感情的基础。人如其面,各有所好,只有了解并真心接纳对方,才可以增进彼此的关系。
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节,如忽视礼貌、不经意的失言,最能消耗情感账户的存款。在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正是这些小事。人的内心都是极其柔弱和敏感的,不分年龄和资历。哪怕是在最坚强和冷漠的外表下,也往往隐藏着一颗脆弱的心。
无条件的爱可以给人安全感与自信心,鼓励个人肯定自我,追求成长。由于不附带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牵绊,被爱者得以用自己的方式,检验人生种种美好的境界。不过,无条件的付出并不代表软弱。我们依然有原则、有限度、有是非观念,只是无损于爱心。有条件的爱,往往会引起被爱者的反抗心理,为证明自己的独立,不惜为反对而反对。有条件的爱反映出爱人者不成熟的心理,表示其仍受制于对方。
事实却证明,问题反而是促进和谐的契机。因此,我认为在互赖关系中,问题就代表机会——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机会。如果父母能把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看作联络感情的机会,而不是麻烦和负担,那么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大大改善,父母会更愿意,甚至是迫切地理解并帮助孩子。当孩子带着问题来求助时,父母不会大呼“天啊,又怎么了!”而是想:“瞧,我又有机会帮助孩子了,我们的关系会更进一步。”于是交流成了促进感情的工具,而不是简单的敷衍。当孩子感觉受重视的时候,亲子之间就建起了一座爱与信任的坚实桥梁。
在相互依赖的环境里,任何非双赢的解决方案都不是最好的,因为它们终将对长远的关系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利影响,你必须慎重对待这些影响的代价。如果你无法同对方达成双赢的协议,那么最好选择放弃。――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这是赫兰德·萨克森年。双赢模式要求你不但要温和,还要勇敢,不但要善解人意,还要自信,不但要体贴敏感,还要勇敢无畏。做到这些,在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的成熟,这是双赢的基础。
听、说、读和写是最基本的沟通方式,也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多偏向读写说的训练,可是从来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去听。
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这样的人要么说话,要么准备说话,不断地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
移情聆听是有风险的。只有当你做好了被对方影响的准备,才能深入到移情聆听的阶段,而这是需要足够的安全感的,因为这时候的你会变得很脆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很矛盾,因为在影响对方之前,你必须先被影响,即真正理解对方。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联系我们自己的经历,因此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四种“自传式回应”的倾向: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远东地区有语句哲言:我们不应单纯地模仿大师的言行,而应该追求大师所追求的。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炼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歌德说:“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他的潜能和应有成就期许之,他定能不负所望。”
淫秽、粗俗或色情的东西会使我们的灵魂陷入黑暗之中,削弱我们的判断能力,不再关心是非对错,只在乎自己是否会被“社会良知”揭发。哈马舍尔德说过:“把玩内心兽性的人,早晚会变成真正的野兽;整天弄虚作假的人,终将失去获得真理的权利;暴虐成性的人,头脑的判断力会日益减退。如果真的要保持花园整洁,就不能让杂草有立足之地。”
为了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