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前马路上有几棵樱花树,一人多高,每年春天都开得满枝樱花。
然而,没几日光景,樱花就纷纷谢落,洒一地花瓣。也就难免辛苦了环卫工人,需要每天清扫。
清早洗漱,无意透过窗户看到一位环卫工人正用扫帚拍打、摇晃树枝,顿时,花容凋敝,花瓣飘零……不一会儿,一地碎屑,而枝头只剩残花几朵。
兴许是这位师傅烦了日日清扫,索性一次性“清理”干净。然而,为了满足街道整洁的标准,他这一拍,却拍落了整个春天的光景。
本是一件不足言谈的小事,却也让我想起,对待孩子,我们有时会不会也因着急让他/她符合社会规则与标准,而过早的干预,过多的拍打和摇拽了呢?
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也需要以身作则,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但是,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
在面对统一化的标准时,我们内心可否留有一点空间给孩子,容纳他/她的与众不同?
在读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的时候,提到一位女孩子,父母为了把她培养成才,从小就开始实施教育,尤其过早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得孩子进入中学后无法与同龄人相处,因为他们聊的话题,她完全无法融入,渐渐的,她成了被孤立的孩子,被扣上了“傻”的帽子。
无论她多么努力地证明自己,也无济于事,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使得这个不太符合学生群体“规则”的女孩,终究难以摆脱被孤立的痛苦。
最让人寒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不能对她感同身受,帮助她走出困境,反而因为感觉孩子如此表现,伤了自己的面子,而对孩子施加怒气,甚至带着孩子去做智力测试。
当面对孩子130多分的高智商成绩,她的母亲非凡没有感到欣喜,反而询问医生是不是测验有误,直到多次测验均取得高成绩才勉强接受。
孩子的童年时代是他们人生的春季,正是生命力量积攒蓄势的时节。
中医著名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里说: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尤其这句: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其含义是:
不要滥兴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对于养生如此,对于一个生命的发展更是如此。没有春的生发,怎么可能有夏的盎然,更不可能有秋的收获!
好友在群里转发了一段文字,这样描述童年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一个幸福的童年有多重要?
童年就像一个“幸福储存罐”,来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及所有亲朋好友的爱,和快乐的玩耍,都被感受到,变成了罐内的幸福,被永远永远的保存在人的记忆里。幸福越多,人就会变得越开朗,越容易与人相处,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与挫折也越容易走出来。
而罐内空空的人,似乎变成了“幸福绝缘体”,他们也会看起来活泼开朗,对,只是“看起来”。在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时,往往不愿求助,而是希望自助或者停留在那种痛苦的感受中茫然无措。幸福对他们来说就像镜花雪月,是那么的难得。
如果孩子没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在他该奋发的年纪如何有力量前行,在他该有成就的年纪如何去收获?
我想,即使日日清扫,看着沿路的繁花似锦,也会有美的享受,也会为生命的怒放感到生机盎然。
又何必,为了一条需要整洁的马路,而失去一个春天的美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