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家庭,前途与爱情,是经常被搬上荧幕的两对矛盾。诸如《穿Prada的女王》和今天我刚看的《猎头召唤》(A Family man)都是这个主题。再比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北上广不相信眼泪》都使用这两对矛盾作为情节发展的暗线。
这确实是人们生活中经常逃避不了的两难问题。有趣的是,影视剧作品好像从未出现过一个人能够把这两对矛盾处理得游刃有余的情节。它们往往把重点放在矛盾把主人公逼到绝境和之后主人公绝处逢生上——最终选择其一。为了迎合观众情感,胜出的往往是家庭和爱情。
所以,如何平衡的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填补了影视剧作品不愿探讨的这一空白。我看到过:“如何不把工作压力带回家”以及类似的文章。其中有一个建议是把生活与工作尽量分清楚,最好设立一条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不单是时间点,最好是一个动作——帮助你从工作模式切换到家庭模式的动作。比如我用电脑看完电影后会去跑步。刚看完电影,我不可能静下心来读书和写字,跑步可以帮助我转换状态。
对戴恩·詹森(《猎头召唤》男主角)来说,这条分界线就是他儿子查出罹患血癌。这一不幸的消息比妻子的抱怨更有效促使他做出选择,但真正逼迫他转换的人却是他那唯利是图的上司——他炒了他。直到儿子被成功治愈,他才向妻子坦白自己丢了工作。而妻子的回应则是:Thank God!
电影最后,他在家里办公,依旧当猎头(他还能做这项工作还要感谢他上司网开一面)。戴恩尝试过去平衡事业与家庭,但还是多项外在因素把他从疯狂工作中拉出来,让他有了时间重新审视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情?是完成交易还是陪弥留之际的儿子去看他喜欢的大厦?是每天打无数个电话还是陪妻子吃午餐看电视?
所以,整部剧再次验证了那句话:能改变蠢人的,不是言语而是厄运。忙碌会使人变蠢。
平衡理论越是受欢迎,表明矛盾的两边越难以平衡。我们不也遇到过类似的矛盾吗?学习和工作,提升自我和挥霍青春。于是,我们都想通过优化时间管理来化解矛盾。有可能是时间问题,要是你一天有三十个小时,说不定矛盾就不存在了。把时间长度换成一辈子,我们时间更加充裕,长期来看,平衡很容易。但是你不能从未来贷时间。
这样说是天方夜谭,把责任推给时间是不想解决问题(或许这是个无解的问题)。会存在平衡,但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管理欲望和能量。你为了多照顾家庭,多陪伴家人,选择做自由职业者,放弃高薪工作;你为了实现个人理想,选择不结婚(或者晚结婚)。你知道不能求全求满,既不让工作吞噬你,又不连累家庭;你知道适可而止,不会不惜一切代价。取舍带来长久的平衡与平和。
剧中那个冷酷无情的上司并不无情,他本来要去看望戴恩的儿子,但在病房门口停住——因为当时戴恩和妻子为儿子加重的病情再次爆发争吵,妻子指责他平时没时间关心儿子。所以他后来辞退了戴恩。但他为戴恩留下一丝生机,撕毁了就业竞争协议。所以戴恩才能重操旧业,养活家庭。
这个上司没有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