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拎出什么样的生活细节,生活就会变成你“特写”出来的样子
-01-
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这么两类人:
一类不管遇到点啥事,总是特别激动的晒出幸福:
比如,先森下班回来的路上,顺道带了一盒她素来喜欢的点心,那必是要各种摆拍以及大晒恩爱;
朋友从外地给她寄了一盒当地土特产,那必须要在朋友圈高调感怀,“一份多么美好的牵挂与惦念”;
接娃回家的路上发现一簇小野花,她也能瞧出与众不同的好来。手机一顿咔咔咔,回家晒娃又晒花。
另一类呢,则常常在朋友圈各种“地狱式”吐槽:
比如,老公信用卡还款晚了几天,由此影响到房贷比率,她炸裂并暴诉朋友圈:我家养了位大爷,他心里就没有这个家!
孩子生病上医院,当娘的心急如焚、寝食难安,当爹的居然一切照旧、没事人一样。她的心瞬间冷到谷底,哭诉:娃可怜、爹自私,凡事都是老娘一人的!
婆婆做饭,若是哪天没有考虑南方儿媳,居然在菜里放了糖!顿时胸闷气短、怒火中烧,问题越想越升级,心情越想越悲凉,赶紧晒个圈圈喷死他。
我的女友A和B,绝对是这中典型。
如果单看俩人的朋友圈,真觉得她俩一个生活在天上,各种美满幸福甜如蜜;另一个生活在地下,各种心塞阴冷负能量。
但如果离她俩再靠得近一些,就发现俩人的家庭工作、生活现状又都十分近似:
都是婚后两三年,两双父母尚在,襁褓幼儿可爱;也都是职场小中层和家庭中坚层;也都有房有车有贷款,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追求;都拥有各自的幸福点滴,也都遭遇着生活里的一地鸡毛和心力交瘁。
所以我一直认为,俩人的区别,最多就是表象上的不同,而绝没有质的不同。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喜欢晒幸福来增加感受,另一个喜欢晒惨以发泄不满。
-02-
然而她们之间的差别显现,开始出现在婚后第五年:
首先是容貌上的变化。
素来有颗少女心的A,虽已三十好几,却看上去依然十分少女。皮肤粉嫩、气色尤佳、面部柔和。和她聊天,还能见其脸上闪烁着少女般飞扬的眼神和天真浪漫的神采。让人艳羡:想必在家中,一如少女时受到很多照顾和宠爱。
B呢,已然朝着中年大妈的方向奔去。脸色黯淡偏黄,眼角藏着鱼尾纹,眼中透着一丝凛厉。穿衣不太讲究,款式走宽松闲适风,动辄露胳膊挽袖。讲话更是粗嗓门,并标配有:操~我靠~尼玛。
俩人的家庭也正在发生变化。
A的老公,在无论做了什么新菜式、买了什么小礼物、干了什么家务活,都收到老婆诸如“哇,你真棒!我很幸福”的盛赞,由此也更加殷勤体贴宽容,夫妻俩的生活目标和日常种种也磨合的越来越同频。
B的老公呢,在老婆“你反正什么都不管”、“你就是个甩手掌柜”、“看看别人家老公”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定性”后,几乎离家庭更远,夫妻互动更少。偶尔他老公也“像别人家老公”那样,立刻被她的质问“你莫非干了什么亏心事”,瞬间击退了热情。
她们的孩子也在体现差异。
A的孩子是那种典型“在表扬下长大”的孩子,在妈妈的“和颜悦色”和“爱与鼓励”下,性格开朗大方、自信勇敢,也像妈妈一样积极有爱。B的孩子则反之,相对胆小腼腆一些,看上去总略有心事。
我惊觉她们的变化。同样的婚后生活,相似的起步基础,差异竟是如此之大。尤其不可思议的是,A的生活,正向着她想象中所构建的、朋友圈里所“描绘”和“特写”出来的样子走去;而B的生活,也开始真正朝着她在朋友圈所常常吐槽和控诉的模式发展。
-03-
为何拎出和放大不同的生活细节,生活的走向却差异如此之大?
A和B的故事,也绝不仅仅只是个案。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两组,并告诉一组的饲养员:这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告诉二组的饲养员:这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惊讶的发现,一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二组变得更聪明,它们能够在实验中率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同样的实验切换到人类,结果也是一样。
罗森塔尔教授在一个班里随便走了一趟,然后随便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这便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这条效应的背后,一次次被验证着——暗示(包括语言暗示、心理暗示等),就好像是一根神奇的魔法棒,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思议的影响作用。
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对家人温柔鼓舞、言语滋润,对生活抱以微笑、常诉憧憬,那么生活也会对她微笑,还以温柔。
当一个人总是传递积极美好、暗示心理期望,身边的人、事、物,也会朝着她期望的方向发展。反之,当一个人传递消极、凸显问题,也会成为一种暗示,让自己和身边的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我的一位心理学大师朋友圣剑喵大师也曾提过: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潜规则”,妈妈一定是这个潜规则的重要制造者。女主人的情绪和语言会投射到家庭成员中,从而对家人的行为和感受产生控制,长此以往,形成规则,产生巨大的能量和影响。
回到我的朋友A身上,喜欢晒幸福,这事本身不足为道。但喜欢晒幸福的人,通常也是更加热爱生活的一群人。她们是美好生活的发现家和歌颂者,她们更善于挖掘平凡日常里的美丽点滴,并以特写的方式加以感怀,她们天生更乐观、也更积极,是天生“幸福感”更强的一群人。
或者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就好像是一张写满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黑白素描。你用彩色笔特别“勾勒”出哪一部分,就会成为你生活最明显的样子。
PS:我在前一篇文章(《富养的女人儿差别在哪里》)中曾提过,爱需要讲究分寸和技巧,秀幸福其实也是一样,尤其在朋友圈这样的小透明地带,更需要讲究分寸和技巧。
再PS:我的朋友B,最近已有反思。热衷吐糟的她,最近学会了一个新的技能:自黑学。居然能把各种控诉和不满,变成一种冷幽默,大方一笑而过。或者下一个五年再看,她们之间又有新的故事可写。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