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睡来了!
在宝宝6个星期左右大时,添了一项新习惯:抱睡。怎么哄也不肯自己在小床睡。曾经她睡了一个多月的小床,上面仿佛长满了荆棘,一碰到就嚎啕大哭。
看到网上一篇文章,是马伯庸写的,讲自己怎么应付带小孩的冗长无聊感。他用“中二”法。抱睡时,就想象自己抱的是未来的王子,登临高山,指点江山,看着怀中熟睡的江山继承人,驱散抱睡的无聊。
那时,我正在追奶,同时还需要抱睡宝宝。抱睡时,已经累得不行了,真的脑细胞连思想都组织不起来,大脑只能一片空白。那时,肩颈腰臀的疲劳倒是其次,那种长日漫漫的无聊才最折磨人。
产前我看了西尔斯的书。西尔斯主张亲密育儿,“把宝宝‘贴’在身上”,“你在哪里,宝宝的家就在哪里。”。产前,这些话让我觉得美好、向往。抱睡的日子里,我才想起生产前,和朋友芸芸一起爬山,芸芸对我说:“书上写的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
亲爱的,养娃这事,相信我朋友芸芸的话。书上说的,大部分都对不上你的现实。
再亲密无间的两个人,也需要有距离和空间,即便是谈恋爱,天天腻乎在一起,也会烦的。只是宝宝的吃喝拉撒就已经让生活够零碎苟且,居然还需要抱睡。想起从前踩着高跟鞋穿着利索职业装去工作,都似乎是前尘往事。一切都俱往矣。那时,即便是加班的日子也很美好啊……说多了,言归正传。
理论分析
关于为什么需要抱睡,我和娃爸请教了朋友、网络、书籍,得到的答案以及应对方式有以下几种:
1).宝宝缺乏安全感。宝宝出生前被羊水包围了十个月,在狭窄黑暗的子宫里挤着,舒服又有安全感。当被人抱在手里的时候,能够听到抱者的心跳声、感受到人体的温度,这种环境跟他在子宫里的环境相类似,所以宝宝会感到很有安全感,但一旦脱了手放下床,这种感觉又会消失,于是他又会哭起来。
可以:a)抱20分钟,等宝宝从浅睡眠转为深睡眠后(眼睛不动,手脚瘫软,面无表情),弯身随宝宝一起落到小床,等几分钟,宝宝没动静,慢慢抽出手,离开。抱20分钟,还有助于宝宝吃的奶进入胃里,免得刚吃饱就平躺着导致食物返流,烧灼宝宝的食道,和/或 b)放下的时候,容易因为下坠激发宝宝的惊跳反射,所以将宝宝放到床上时,可以先让屁股着床,稳定一两分钟,最后再放下头部,然后将手撤离。撤离的时候结合轻拍、按手等辅助。
你能从很多文章、书籍中查到这样的说法。
2). 宝宝哭,就抱起宝宝,轻拍哄慰,如果宝宝不哭了,就放下宝宝。如果宝宝被放下后又哭,继续抱起宝宝。也就是说:哭,就抱;不哭了,就放下。成百上千次反复,直到宝宝能自己睡。
这在《实用程序育儿法》中有所介绍,各位宝妈也可以参考网上妈妈们的具体实践方法,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应用。
3). 把宝宝放小床里,旁边放好安抚物(玩具,带有妈妈体香的小物件等),妈妈离开。宝宝会哭,不管。哭一段时间,过去安抚下(轻拍、唱歌、重新放安抚物等),就是不要抱起来。如此反复。直到宝宝能自己睡。
这被称为控制哭泣法、渐渐远离法,在许多公号以及知名睡眠书籍中都对此有介绍,在一些国家还有婴儿睡眠训练学校,学校里就是教父母采用这种方法来帮助宝宝克服睡眠障碍。
4).缺钙,会导致宝宝处于精神亢奋状态,烦躁不安,睡不安稳。除了缺钙,缺乏维生素D或维生素B1也会引起宝宝睡眠不安稳。
5).过度疲劳,神经紧张,难以入睡。有嗝,胀气,肠绞痛等。
我家应该不属于第4-5条。宝宝在6个月大以前,只要是母乳喂养,一般不会缺钙(在补充维生素D的情况下)。
针对第1条,我们除了按照网上教的行动之外,还采取了以下措施:在宝宝小床周围塞满枕头、小被子,让她的手、脚、头在睡觉时都能接触到东西,模拟子宫里的“安全感”。还用一些稍微重点的东西,比如枕头,压着她的胳膊,让她不会因为神经反射乱动导致自己把自己惊醒。我的同学蓓蓓在孩子小时候这样帮助孩子睡眠,她说效果不错。
我们以失败告终。一次次抱起放下练习,真是让人筋疲力尽。后来干脆抱着她睡,我还能跟着闭眼歇会。
关于以上第2-3条,我们没试。宝宝哭得太厉害了,嗓子都哑了,手脚乱蹬,挺吓人的。我们不想尝试。
其她妈妈
关于第3条,再多说两句:有些父母看过一些材料,担心这样尝试会给宝宝带来一生不可挽回的伤害。在此提供一项信息供爸爸妈妈们参考:美国儿科学会在其刊物上记载有一项实验,该实验花费5年跟踪当初经历过控制哭泣训练和渐渐远离训练的婴儿,发现他们长大后和没经历睡眠训练组的孩子,在精神健康、睡眠、社会心理功能、亲子关系、压力调节等方面没有差异。
另外,我也见到有妈妈提到自己孩子性格强硬,使用控制哭泣法时根本不管用,孩子嚎啕大哭,只能采用更温和的手段。是这样的,专家的建议应用时需要看是否适合具体的个体。但不必给孩子贴标签。我家孩子也不适用第3条,但这不一定是性格强硬,只能说宝宝的睡眠需求不同。
育儿是比较个性化的事情。不适合我家宝宝的方案,可能能应用在你家宝宝身上。
就比如关于第3条,我看到有的妈妈按着《实用程序育儿法》,照做成功,宝宝良好的睡眠大大解放了妈妈;也有的妈妈发现自家宝宝不能应用上面的方法,而作者过于自信的口气又让这些妈妈们觉得不舒服;还有的妈妈在应用时,需要结合自家宝宝的具体特点进行改良……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感觉,寻找最适合的方法,并且坚持下去。
我在刚有宝宝时,最怕说“我感觉",怕遭到家人的反对,那时”专家说“才更有说服力。但随着育儿时间、经验的增加,我越来越发觉,妈妈的感觉有时更灵敏、更准确。再遇到和家人意见不一致时,我会更有底气地说:”我感觉……”。
有时,你的感觉比专家的研究结果,更可靠。
问专家,问公号
在郑玉巧的《育儿经》里,认为这是父母的问题,说良好的睡眠习惯是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建立的,但并没有针对这种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
在一个颇有名气的育儿公众号里,这样形容宝宝抱睡:
小宝宝多抱抱可以,但是不能无节制的抱,要慢慢让宝宝适应在床上入睡……放心吧,如果你不作出改变,你的宝宝也不会做出改变的……新生宝宝很轻,抱着很爽,可是娃长得很快啊,到抱不动的时候再改,习惯已经养成很久,娃儿力气又大,哭的可就多了。
此外,专家对这一点也有认同:郑玉巧的《育儿经》里说:孩子当然喜欢妈妈抱着睡,但妈妈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这样做。已经这样做了,现在马上改正还来得及。
我也看到很多改行做育儿的妈妈们说:从一出生开始,就要让宝宝睡自己小床,还需要帮助宝宝学习自主入睡能力。具体的帮助办法可以是渐渐远离法、控制哭泣法等,这些在《法伯睡眠宝典》和《实用程序育儿法》中都有介绍。
我只能说,宝宝和宝宝的个体差异很大,不可一句话全部适用,各家的具体情况还需要妈妈们自己用心体会。即使适用专家的教导,也需要根据各家情况进行改良。
解脱!
当时除了白天需要抱睡之外,从凌晨三四点到凌晨七点左右也需要抱睡。我抱睡都在客厅的沙发上。一天离不开沙发的感觉,糟透了。正如我同学蓓蓓说的那样,像被床绑住了。时间长了,不抑郁都难。很感谢我的同学蓓蓓,那时候常听我倾诉。看到她现在这么自在,一对女儿乖巧可爱,我也有信心了!
这一切的结束,大约在宝宝三个月左右。那一天,我喂完奶,把她放沙发一会儿,再看她时,发现她已经睡着了。我惊喜,就差跪下谢天谢地了。长久以来,第一次自己睡,睡了1.5个小时。
那以后,她就自动开启了天使宝宝的模式:吃,玩,睡。不用哄,不用抱。你最幸福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我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我家小孩自己能睡觉的时候(哭)。
我从网上看过一个妈妈写的治疗宝宝抱睡的过程。她付出极多。我也经历过她那些过程,很折磨人的。她的宝宝在3个月时,终于不用抱睡了。我想,是不是宝宝发展到那时候,自然就不需要抱睡了,不管她是否进行了纠正工作。
思考
至于宝宝为何到了3个月,突然自己就“痊愈”了,自主入睡,还不用抱,应该和小月龄宝宝的神经发育有关。新生儿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来整合吃奶、睡觉和上厕所等行为,尽力使单个行为协调有序。将行为整合起来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是通过各种节律的发展。宝宝有些节律是随着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逐渐整合而慢慢出现的。而有研究显示,宝宝到了3个月大时,对内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逐渐规律化。
在这期间,我请教过自己的同事Echo,她的女儿7岁了,她听说了我的情况,只是平静地说:“没什么,我那时也这样,你注意肩颈,别太累着,会过去的。”也谢谢我的朋友Echo,在这时候总是用亲爱的话鼓励着我。
看来这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当时也有人批评我不该抱睡,说这样会惯坏孩子。我当时还不懂孩子这时候惯不坏,但凭着直觉:孩子这时候就是要抱,没问题的。虽然这种抱睡是一种浅睡眠,并不是理想的睡眠,但毕竟宝宝也得到了休息。
关于睡眠的书
另外,我也列出一些据说很多人从中受益的、引导宝宝睡眠的书籍:
《婴幼儿睡眠圣经》
《法伯睡眠宝典》
《实用程序育儿法》。
我读过《婴幼儿睡眠圣经》,关于《实用程序育儿法》,我读过别人的心得、纲要。我认为我家宝宝不属于里面说的大部分情况。刚开始,我对此比较怯懦,觉得“专家”的话,我没听从,或者没办好,一定是我的错。后来,随着宝宝长大,我再回想过去,发觉自己没错。
养育孩子更是一种跟随内心的过程。你觉得可以抱,那就抱。你觉得专家说的不对应你家的情况,就忽视专家的话。毕竟,专家是在实验室里、固定时段观察宝宝,你是每天给宝宝喂奶、观察宝宝睡眠、嗅着宝宝呼吸、听着宝宝心率的妈妈!
我们可以汲取各方专家的智慧、经验,综合判断。让专家的话为我们所用,而不是控制我们的养育。
我并不鼓励你采用我的方法。专家的话不一定适于你的具体情况,我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你的宝宝。我写出我的经验,是想鼓励你自己寻找办法,不要因为专家的话而有压力。放长远看,大部分孩子到了3岁都不会再有睡眠问题,你家的也会是。所以,你的困难终究也会过去的。愿你凭着爱心、耐心、智慧,找到最适合你和你家宝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