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纠结和困顿的看完这本书,想来自己似乎很久没有去看这种絮叨的生活散文了。一开始其实是很难融入到刘瑜老师的文笔中,带着强烈的政治格局文字去写一些生活里的点滴。说不上感同身受,算上片段应该是有些共鸣吧。
现在细想下来,忍不住想嘲笑当初自己的不安静。这本书读下来,我好像不太记得书里的那些美文金句。可有些好笑的是,昨天与朋友聚餐的时候却在交谈中说出了刘瑜老师书中的想法见解。明明只是些浅谈生活,让我有些强迫的看完,不曾想竟如此之快的刻在脑海,吐于言语。
或许真是应了那句话,有些人就如星星一般,看似遥远的缥缈,但抬头就可以看到随时陪在我们身边,有些文章亦是如此。
“人渴望被承认,也就是别人的目光,但是同时,当别人的目光围拢过来的时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获得承认和追求自由之间,有一个多么辩证的关系。”
曾经在《非诚勿扰》的这档节目中看到一个有趣的话题讨论,“过去”“金钱”“别人”在这些选项中按重要性进行排序,最后所有人的答案都出奇的一致。是的,我们都生活在别人的眼中,但是别人带来的力量是什么呢?刘瑜老师给了两个很好的两个对比词“承认”和“自由”,掌握度量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处世之道。
我默默焦虑着,自作多情地为每个人伤感。每个人的心中,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么美好的事,可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是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而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总是被叫做生活本身。
时间是最容易被挥霍的东西,现在如此流行的一种病---“拖延症”或许最能说明这个问题。行动总是和自己的想法不匹配。我总是会犯病,原因就是我总是会给自己留下后路,就算处在悬崖边我也总会想着下面有一个安全网。
现在的我不能算上彻底摆脱拖延症,至少“犯病”的频率至少不会那么频繁了。这里想分享一个台湾大众银行的广告——“梦想骑士篇”当我看到这个宣传片的时候,反省多于感动,幸福胜于后悔。很多时候,我总会忘记自己拥有最好的资源就是年轻的自己和未知的自己,做和不做间丢失的都是那个可能的自己。
又想到曾看到一本书中写到一种方法“未来设想法”,闭上眼睛想象假如我现在的态度和做事方法对下件事的影响,对下下件事的影响,推测几个月后的处境和现在的区别。我会想象我是往一个积极的方向发展在进步还是再往一个消极的方向在后退,任何后悔都是自己当初的一念之前。
所以,时间不是自己的借口,改变的勇气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想象20年甚至是30年后的自己,现在就应该去做。任何事情只有去做了才知道,拖延和过分思考都是自己的假想敌。
“如果说丰富的生活是红军在与敌人的激战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话,那么我的生活更像是一只骆驼无声无息地穿越撒哈拉。这场穿越中没有敌人、没有雪山草地、没有尽头处光明的延安,只有倾听自己呼吸的耐心、把一只脚放下去之后再把另一只脚抬起来的耐心。”
“我积攒这种耐心的方式,是用感受来弥补事件的贫瘠。在一定程度上,我相信这不是渡过有意义人生的一种方式。它是渡过有意义人生的唯一方式。我相信是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决定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生活的色彩。”
为什么现在我总会感叹生活的无聊?到底丰富的生活之与我来说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自己从来都不是个有耐心的女子,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内心过于匮乏。是不是每天工作忙到不能落脚跟,是不是每天聚会不停歇,是不是电话消息时时刻刻响,这样的生活才的上丰富?
刘瑜老师用了一句简单明了的话回答。所有事情的丰富程度主动权都在自己身上,无论你身处如何绚丽灿烂的美景之中,能决定你是否感同身受的只会是你的眼睛。
我每天需要面对太多的主流信息,每一个看起来美好的行为都只是别人的的生活色彩。说走就走的旅行刺激的只是你的那颗不勇敢、百般无聊的心,但哪有什么真正的说走就走,去台湾签证还需要半个月呐!
学会和自己独处是自己生活色彩点亮的开始,泡上一壶花茶、听一首舒缓的音乐找到自己舒适的生活方式就是属于自己的丰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