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电影上映的时候,我正在医院实习。我记得和同学一起坐在空荡黑暗的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时,观众并不多。我是一个泪点和笑点都很低的人,那次也不例外,从头哭到尾。而就在刚刚,我从网上找到电影资源,又看了一遍,依旧是没办法压抑自己的泪水。重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我昨天用了四五个小时将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看了一遍。
小说人物更多,情节更复杂,像一个说书人在娓娓道来一个我们似曾相识的悲情故事,即便猜得到结局,依旧会被他们的命运牵动着心弦。书娟对父母心理变化的描写,就像是一顿丰盛大餐之后惊喜的是甜品也如此精致,果真不虚此行,将时间花费在如此佳作上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此外,张艺谋导演的同名电影也是相当不错。首先故事改编得很到位,将原本繁多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精简到几个主角人物身上,丰满的人物,紧凑的剧情,成就了一部上乘佳作。再来各位演员的演技了得,女学生将对玉墨等风尘女子的嫌恶、对战争的惊恐、甚至不愿落到日本人手中,不惜一死了之的情绪演得很好,玉墨等人的表现更是出彩,软哝哝的南京话、风情万种的《秦淮景》,她们活得最是真实,并且有情有义。
那年看完电影后,和两个日本人聊起了那部大热的电影。我记得日本男生脸上尴尬的笑容,他看看我,又转头看看那个日本女生,用不标准的中文说道,“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吧。”我说,“当年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存在的。”后来有一次我和那个日本女生在她的宿舍里,又聊起这件事,她说他们读书时去博物馆参观,看到当年的年轻士兵留下的书信以及信物,也是一个个身死异乡、不得圆满的悲剧。后来我们两个都哭了,为了那场残忍的战争,也为了日本民众被欺瞒,没有得到正视历史的机会而难过。
看完小说后,我的心情很复杂,痛恨日本人的罪行,也恨当时中国军队的不战而降,更为南京同胞所经历的一切苦难而难过。我更想知道的是,当年那些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日本军人丧失人性,为什么中国军队不战而降,为什么南京同胞不早些逃离那座修罗场般的城市?
如今,我们国家迎来了建军90周年大阅兵,看着先进的武器,雄厚的兵力,我深深为祖国的今天骄傲和自豪。可是那些曾经受过苦难的同胞,不应该被我们抛弃和遗忘,我们要替他们讨回公道。生在乱世不是他们的错,遭逢不幸更不是他们所愿,只是时代的洪流、历史的漩涡,将他们卷入了深不见底、痛苦不堪的一场劫难,我一向不相信人有来生,但我此刻虔诚地祈祷,那些受苦受难的人,能够有一个光明、温暖的来生。
书中,豆蔻为了小兵王浦生私自出门去找琵琶弦,结果惨死在日本人手中。她说,她弹琵琶他讨饭,和和美美的过生活。这是她的愿望,却也成了她的催命符。人都说,缘定三生,我只愿这个痴傻的姑娘和命苦的小兵,来生生在太平年间,无战乱、无别离,在寻常人家,她弹琵琶,他种田。
“南京大屠杀”期间,有八万左右的中国女性被强暴,与三十万遇难者的总数相比,占不到四分之一的比例。若说屠杀只是对肉体的消灭,以及通过屠杀来进行征服,那么“Rape”则是以践踏一国国耻,霸占、亵渎一国最隐密最脆弱的私处,以彻底伤害一国人的心灵来实现最终的得逞和征服,来实施残杀的。
对玉墨这样的风尘女子来说,一辈子受人轻贱,但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际,她们甘愿以血肉之躯挡在女学生前面,脱下风情万种的旗袍,换上素雅的学生服;剪掉精致的卷发,换成清汤挂面似的学生头。那雾里看花的一场梦,美好得让人舍不得离开,但最终,还是要奔赴战场,以这辈子最不敢想的一个身份——女学生,去完成生命里最完美的一场表演。
她们的牺牲不仅悲壮,而且绚烂。